總體產業面
個體公司面

建材營造產業政府政策

1.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

近來由於都會區住宅租金與物價齊漲,加重了許多租屋家庭負擔,政府為將經濟成長與全民共享,除連年增加基本工資、為育兒家庭增加津貼、推出史上最大規模減稅外,行政院已通過「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111至114年),持續為大家「加薪、減稅、增福利」,每年租金補貼金額總規模由現行57億元提高至300億元,並放寬補貼申請資格,使補貼戶數從12萬戶大幅增加至50萬戶,可照顧全國近6成租屋民眾,並同步調升補貼金額,全面減輕年輕人、新婚、育兒及弱勢家庭的租屋負擔。

此租金補貼專案計畫是重大變革的里程碑,預算規模最大、照顧戶數最多、適用對象資格最寬與補助加碼最優惠等4大特點。另為使國人享有優質且能負擔的居住環境,政府亦將持續推動社會住宅興建、公益出租人、包租代管及房東稅賦減免等配套措施,穩健落實居住正義,營造安心成家的環境,讓青年敢婚、願生、樂養。

2.都市更新發展計畫112-115年

為了加速都更動能,內政部發布最新2023至2026年的四年全國都市更新發展計畫核定版,預計四年內核定160件都更案,創造房產價值近6400億元。該計畫點出台灣人口與居住現況面臨的問題,尤其全台八成人口居住在不到十三%的國土上,可謂相當密集,又碰上高齡、少子、住宅老化等多重問題,除了老屋有耐震設計未達現行標準,還有無障礙設施不足等多重問題,最終還是需要透過都更重建來改善。

3.社會住宅興辦計畫(106~113年)

本計畫自106年至113年止,共計8年,第一階段目標預定於109年達成政府直接興建4萬戶及包租代管4萬戶,合計8萬戶;第二階段目標於113年達成政府直接興建12萬戶(含容積獎勵補充)及包租代管8萬戶,合計20萬戶,執行期間所需經費將由住宅基金支應。

主要執行策略包含協助地方政府取得土地、成立社會住宅融資服務平臺、推動包租代管、補助地方政府興辦社會住宅先期規劃費、融資利息及非自償性經費、以都市計畫方式多元取得社會住宅資源、成立專責機構、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關係、行銷宣導、建置社會福利輸送機制及研訂社會住宅興建管理作業參考原則。有關包租代管民間空屋部分,住宅法業納入房東房屋出租之優惠稅率(包括:房屋稅、地價稅、綜合所得稅)及民間業者相關稅賦減徵(營業稅),以擴大民間參與及提升社會住宅成效。

4. 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

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常簡稱青安貸款)是政府於2010年開辦的專案,目的是協助無自有住宅的青年購屋,減輕民眾居住負擔。2023年8月1日起,政府加碼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常簡稱新青安貸款),提供青年更多優惠措施。新青安貸款有4大升級,包含提高貸款額度、增加利息補貼、提高寬限期,以及延長貸款年限。

貸款額度:自800萬元提高至最高1000萬元。

利息補貼:政府額外補貼1.5碼、公股銀行配合減半碼,共優惠2碼

貸款年限:由30年延長至40年

寬限期:由3年延長為5年

新青安的財源是來自住宅基金,2024年已支出15.83億,2025年編列預算暴增到45.96億元,因此內政部長表示新青安政策的確執行到2026年,後面將不會再補貼。

5.實價登錄,交易資訊全都露

因為交易資訊不透明,所以常發生買賣糾紛,反映房屋的「透明化、公開化」是不動產交易安全之重要基礎,交易資訊愈透明公開,買賣雙方之權益愈受到保障。為了解決資訊不透明的問題,所以內政部推動了實價登錄制度,所有土地及房屋的買賣案件、房仲經手租賃案件及代銷預售屋案件之交易資訊全部登錄,並於區段化、去識別化後對外提供查詢,以兼顧資訊透明,保障個人隱私,讓民眾在買賣土地或房屋時可以有具公信力之資訊可以參考。並且開發了「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包括買賣查詢、租賃查詢、預售屋查詢、預售建案查詢,讓民眾可利用各種電腦設備之瀏覽器查詢,增加查詢之行動性及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