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鏈
鋼鐵依材質可分為「碳鋼」及「不銹鋼與合金鋼」兩大類。碳鋼產業鏈上游為煤、鐵礦砂及廢鋼原料,以及上述原料經高爐或電爐煉製而成的大鋼胚、小鋼胚、扁鋼胚、鋼錠等;中游包括經冷熱軋製成的鋼板、鋼捲、鋼筋、線材、棒鋼盤元,或經軋延切割裁剪加工製成各類型鋼、角鋼;下游應用產品廣泛,包括金屬製品、機械設備、運輸工具、模具、螺絲螺帽、鋼線鋼纜、工業設施及建築工程等。不銹鋼產業鏈結構與碳鋼產業鏈相近,惟衍生出中游的裁剪加工及製管業,但下游則與碳鋼相同。
一、上游:
鋼鐵業的上游原料有鋼胚與不銹鋼胚,其需要透過煉鋼的程序來製造。煉鋼方式可以分為高爐煉鋼與電爐煉鋼,高爐煉鋼的主要原料為鐵礦砂與焦煤(又稱冶金媒),代表廠商為中鋼。電爐煉鋼的主要原料為廢鋼,因臺灣煉鋼所需的原物料及能源自給率不足,廢鋼、粗鋼與鋼胚多需仰賴進口,故國內中、下游業者發展相對受限,目前只有中鋼為一貫作業的煉鋼廠。
不鏽鋼屬於鋼品產業的特殊鋼材,不鏽鋼係指鉻含量超過12%的鐵合金,因不鏽鋼具備抗氧化與耐侵蝕的特性,故廣泛運用在廚具、汽車材料、建築材料、醫療用材到3C電子業等。不鏽鋼大量使用鎳、鉻等高價金屬原料,故不銹鋼製品的材料成本約為碳鋼的5到10倍,所以一旦高價金屬的價格波動,其市場行情將受到顯著影響,不過不鏽鋼產品100%可以再回收利用,故具有相當的剩餘價值。
高爐煉鋼所需的上游原料冶金煤與鐵礦砂都需要仰賴進口,加上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工封城、國際焦煤需求走弱,上半年價格下滑,壓抑高爐開工率,故全球的冶金煤呈現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況;但時序來到下半年,廢鋼價格從底部強彈,預期高爐開工率將提升,進而注鐵礦砂需求動能;而電爐煉鋼的原料也需仰賴進口,因此若國際廢鋼原料嚴重短缺,將嚴重影響廢鋼的價格,一旦上游原料上漲,對臺灣鋼鐵業中下游的成本勢必就會增加,隨著疫情逐步趨緩,礦山開工率也跟著持續走高,供應方面,臨近年底,各地紛紛加快去產能進度,部分地區新建焦爐陸續投產中,且部分仍有限產現象,因此焦炭供應仍將維持偏緊局面。故焦煤的供應量與價格也維持平穩。
需求方面,鋼廠焦炭庫存多處合理偏低區間,個別焦炭庫存低位的鋼廠因汽運發運量下滑,且年底車皮緊張下,補庫略顯困難。預計短期內焦炭市場將繼續趨強運行,後仍有繼續提漲可能。
目前全世界通路都在建構庫存水位,鋼材不斷進到倉庫中,此一趨勢仍未停止,大陸與歐美地區都一樣,鋼市至今完全看不到敗象,前景仍看旺,只是價格漲得太快速需留意後續效應。
目前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也是最大的鐵礦砂消費國,因此中國大陸的需求量會牽動全球鐵礦砂廠的獲利,近幾年隨著中國政府實施供給側改革消化過剩產能以及要求鋼廠減產以改善空氣品質,在環保法規趨嚴的影響下,工廠為提升產能利用率,故使用高品質的鐵礦砂,驅使鐵礦砂價格走升,而焦煤成本與礦廠利潤提高會影響鐵礦石價格上揚主因。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第二大鐵礦砂出口國巴西感染肺炎數激增,2020年鐵礦砂價格變動深受鐵礦砂賣方集中,以及買方分散的產業格局影響,要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和定價機制,需要期現貨行業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完善市場平衡機制,建立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鐵礦已創下近十年新高價,全球都在搶料,主因在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關閉的高爐,復產還要時間,造成供給吃緊、短期內不會好。而目前中國鐵礦砂港口仍處近五年較低水準,加上中國基礎建設政策延續,預料長期中國仍將須回補鐵礦砂庫存以支持粗鋼生產,因此預估2021年鐵礦砂價格將維持在高檔。
二、中游:
鋼鐵業中游產品屬碳鋼類方面,產品有冷熱軋鋼板捲、鋼筋、線材盤元、棒鋼盤元;以不銹鋼類而言,則有冷熱軋不銹鋼板捲、不銹鋼棒線、不銹鋼型鋼,以及其後段之裁剪加工與製管業。以一般鋼胚為原料,經軋延後製成盤元,再加工後可生產螺絲、螺帽、鋼線等下游產品;中游的線材盤元及棒鋼盤元的差異,直徑14mm以上者稱為棒鋼,14mm以下者稱為線材。
不鏽鋼類方面,扁鋼胚經加熱後,經粗軋機及精軋機軋延,並噴水冷卻,即成熱軋鋼捲,主要用途為冷軋鋼捲的原料,亦可供製鋼管、貨櫃、容器等製管產品;熱軋鋼捲經酸洗、軋延、退火、精整後即成冷軋鋼捲,主要市場為製管、自行車及零件、汽機車及零件、鍍面產品等。
三、下游:
鋼鐵業為工業之母,其下游應用產品包羅萬象,包括各類金屬製品、機械設備、運輸工具、模具、螺絲螺帽、鋼線鋼纜及工業設施及建築工程上所需之各種鋼材,如不銹鋼管配件、微接頭元件、建築五金零件、鎖類製品等;台灣鋼鐵產業下游有個隱形冠軍,就是扣件業,近幾年受到美中貿易戰波及,台灣整體出口成長減緩,扣件業沒有因此獲得轉單效益,主因是中國大陸螺絲螺帽以中低階產品為主,價格低廉且不具技術含量,但台灣螺絲螺帽以中高階的特殊品為主,品質佳也較具有技術含量,中國因被美國課徵25%關稅後,被取而代之的是品質與價格較為相近的東南亞、印度等地。而我國扣件以高附加價值產品如汽車扣件、航太零組件等,產品標準高且需取得標準認證與驗證,加上國際大廠通路經營難度較高,雖有廠商藉由採取國際併購方式便於切入國際通路。
我國扣件產業主要以外銷為主,15年外銷比例均達92.5%以上,可見扣件為我國重要創匯產業,2019年全年我國出口值為1,389億元新台幣,出口量為156.8萬公噸。目前全台螺絲扣件工廠1,611家,以中小企業為主,75%螺絲廠為小型企業且多集中在高雄岡山、路竹一帶。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各國停工封城與鎖國造成國際油價下跌且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風險增高,且金融市場受影響,雖油價下跌對企業生產成本支出為正面影響,但新冠肺炎疫情衍生出來的經濟衰退與何時停止仍充滿未知的變數,更是一大隱憂。而台灣扣件產業也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相當嚴重的衝擊,產值衰退達13%,經營慘澹,尤其疫情期間,扣件暫時無法出口,但原料都已下訂,廠商須承擔相關的成本,目前衰退情勢仍未探底。因外銷主要客戶整體庫存水位偏低,部分廠商感受到客戶庫存回補以及急單需求提升,故下半年有回穩,但整年度仍為衰退跡象,根據世界鋼協預測,2020年全球鋼鐵將萎縮2.4%,為17.251億噸,2021年有機會反彈4.1%,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尋求能有效控制疫情且經濟能持續成長,因此預估一旦疫情又加劇,不易再出現全面性的封鎖措施,但經濟的恢復力道仍相當脆弱。
雖然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中國廠商藉由大量低價切入國際市場,致使競爭更激烈;台灣素有螺絲王國美譽,而扣件又被稱為工業之母,臺灣更是全球前五大扣件供應國,更是全球知名的「螺絲窟」,螺絲成型、熱處理、電鍍、包裝到運輸上船出口,產業鏈一氣呵成,也是臺灣向世界拚經濟的重要聚落,外銷比例逾九成,在全球扣件產業版圖中穩坐一席之地。現階段台廠更積極開發具特色與利基型的螺絲螺帽產品、以智慧化生產設備加速產業導入智慧機械,利用智慧製造深化應用及透過管理,落實數位轉型;推動上中下游整合進行製程改善等等;台灣的螺絲螺帽產業唯有朝向高值化發展,才能與急起直追的中國市場做區隔,進而維持國際市場競爭力。
而螺絲螺帽業者也運用ICT技術創新服務模式,朝製造業服務化方向邁進,也積極運用政府資源持續拓展高附加價值產品,如汽機車、航太工業、醫療業發展,致力於設備智慧化和綠色製程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永續經營以區隔中國大陸的低價市場,才能繼續在不平等的競爭中取得相對優勢與國際競爭力,並且期盼能持續鞏固臺灣在全球扣件產業的優勢地位。
台灣的鋼鐵產品無法以量取勝,又有關稅的障礙,可以鋼鐵產量的全球排名知悉全球鋼鐵工業分布的趨勢,國內的中鋼排名為全球第11名,其在全球前50大鋼廠處於中間偏前的地位,因中鋼鋼鐵生產規模在全球而言仍偏小,雖然其六座高爐已全能運轉,也表示未來鋼鐵產量無法再提高,因此未來中鋼僅唯有以精緻優質來取代規模產量,並且不斷地提升附加價值,方可繼續在全球市場創造競爭力,為台灣拚經濟做出貢獻。
目前美國市場仍是台灣鋼鐵業的主要市場之一,此外也必須積極開發其他替代市場,畢竟台灣內需市場規模小,基礎建設需求也不大,公共建設的發包是廠商內銷的主要來源,而在國際政經動盪不安、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裡,加上亞太十五國於2020年11月正式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由中國大陸主導,涵蓋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和國內生產毛額,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日本與南韓將會是RCEP最大獲利者,至於被排除在外的台灣,由於RCEP將促使亞太供應鏈進一步整合,台廠必須強化布局與合作以因應。因此未來台灣鋼鐵業必須積極尋求相關出口到東協與歐洲等其他國家,才可在艱困的環境中積極開發成長以求在國際市場佔領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