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紡織產業優化發展推動計畫
(1).為協助紡織相關產業在投資過程中掌握時效,避免錯失商機,本計畫成立「紡織產業發展推動辦公室」,扮演平台角色,提供廠商投資諮詢與評估、國內外成熟技術移轉與輔導資訊、租稅優惠相關輔導政策諮詢、國內外最新市場資訊等服務。
(2).將紡織相關之各法人研究單位(如紡織所、紡拓會、鞋技中心、材化所)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所建立之成熟技術,能立即而有效作為業界後盾,並透過國內外技術交流,引進成熟且具潛力之技術、產品或市場,使產業界在創新、新事業、研發等投資過程中順利進行。
2.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推廣計畫
經濟部為協助內需型、競爭力較弱、易受貿易自由化衝擊之產業拓展內銷市場,推動「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及「臺灣製MIT微笑產品驗證制度」,99年1月完成標章設計及制定產品的驗證標準,希望消費者認識MIT微笑標章外,也期盼國人今後選購經由產品驗證合格的臺灣製產品,支持MIT微笑標章,且支持我們的產業。
為因應我國跟其他國家簽定FTA(自由貿易協定),可能產生的衝擊,經濟部已研擬「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總經費計有950億元,推動期程從民國99起至108年為止,方案分為三種調整支援策略,對於內需型、競爭力較弱、易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加強輔導型產業及可能受貿易自由化影響的產業,提供「振興輔導」措施,對於進口已經增加,但尚無顯著受損之產業,主動協助「調整體質」,對於已經顯著受損之產業、企業、勞工,提供「損害救濟」。
「振興輔導」部分,計畫已研擬「因應貿易自由化加強產業輔導措施」,其內容分為行政協助及產業輔導等2部分,其中產業輔導以推動臺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臺灣製MIT微笑產品的品質驗證、內銷市場拓展、技術與管理輔導及人才培育等工作,其中推動臺灣製MIT微笑標章產品驗證制度為一重點工作,希望透過MIT微笑標章的產品驗證,提升消費者對臺灣製產品的認同。
3. 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
(1). 為強化傳統產業新產品開發能力,加速調整生產技術與結構,以提昇產業競爭力,經濟部於99年11月15日依產業創新條例第9條第2項訂定「經濟部協助產業創新活動補助及輔導辦法」,據以推動「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期透過提供傳統產業研發補助資金,鼓勵業者自主研發,以厚植我國傳統產業之創新研發能力、加速升級轉型及提升競爭力,以再創我國傳統產業發展之新局。
(2). 105年政府宣示推動5+2產業創新方案(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帶動產業的全面轉型與升級。前述產業皆與本計畫各類組補助範疇吻合,顯見本計畫與重要政策的連結度甚高。
(3). 本計畫係提供研發補助經費,補助傳統產業導入新技術或設計美學,開發或設計具市場性新產品,以提高傳統產業新產品研發能量及競爭力,達永續發展之目標。
4.臺灣品牌耀飛計畫
輔導對象:公司
以經濟部產業及政府重點推動政策產業或對象為優先,並具有強烈意願發展品牌及具發展國際品牌潛力之國內企業。
輔導內容:進行企業諮詢訪視以及相關資源媒合服務
● 品牌專案:品牌管理、定位、識別、溝通等諮詢診斷及專案輔導
● 品牌核心能量專案:國際通路布建、專利布局、智財風險預警、設計美學、產品力提升等核心能量諮詢診斷及專案輔導
5.創新循環新材料輔導與推動計畫
我國化學材料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其產值占總體GDP達1/3,是台灣產業的重中之重。因應產業升級與轉型需求,本計畫擬推動國內化材業者發展符合高值化、循環經濟概念之低汙染、高性能、高附加價值材料與製品,應用於電子、運輸、醫材、建材、食品包材及運動用品等重點產業,以循環經濟5R概念結合3R思維,聚焦於拓展通路/消費之出海口。藉由市場通路端(消費端)需求朝中上游端整合串連「高值循環化關鍵材料與產品應用研發聯盟」(導入製程優化/綠色材料/綠色設計/減廢產品開發等高值循環化技術),再結合市場通路行銷推廣(如辦理產品推廣與交流媒合活動、研究拓展國際循環經濟通路之利基市場等),打通出海口,同時完善投資環境,藉由跨部會協調,協助業者引進國內外合作或排除投資障礙,加速業者實現研發量產投資與拓展國際新通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