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產業面
個體公司面

 
 
本國上市公司(4家) 大台北 欣天然 新海 欣高
本國上櫃公司(2家) 欣雄 欣泰
知名外國企業(5家) Cheniere Energy 艾克森美孚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殼牌公司 殼牌公司
共11家
本國上市公司(4家) 福懋 山隆 台塑化 全國
本國上櫃公司(1家) 北基
知名外國企業(4家) 英國石油公司 艾克森美孚 殼牌公司 殼牌公司
共9家

油電燃氣產業鏈簡介

油電燃氣產業可區分為天然瓦斯供應業與加油站業。瓦斯是指一般大眾對氣體燃料的通稱,目前一般家裡廚房用的瓦斯,有液化石油氣(或稱桶裝瓦斯)英文縮寫為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及天然瓦斯(或稱都市瓦斯)即液化天然氣,其英文縮寫為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石油氣係由原油煉製或天然氣處理過程中所析出的丙烷與丁烷混合而成,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經加壓或冷卻即可液化,通常是加壓裝入鋼瓶中供用戶使用,故又稱之為液化瓦斯或桶裝瓦斯。LNG在液化過程中,已將硫、二氧化碳、水分等除去,因此燃燒時不會因硫分造成對空氣的汙染,是一種乾淨清潔的能源,並具有很高的熱值。而天然瓦斯供應業係屬氣體燃料供應業之一環,其氣體燃料供應業即以管線供應用戶天然氣或石油氣之行業,目前生產液化石油氣有中油和台塑。

天然氣又被稱為天然瓦斯,是一種主要為甲烷組成的氣態化石燃料,由瓦斯公司敷設管線供用戶使用,故又稱導管瓦斯或自來瓦斯,主要存在於油田和天然氣田,也有少量出於煤層;天然氣為自然生成於地層內,蘊藏在地下約3,000-4,000公尺之岩層中,係古生物遺骸長期沈積地下,經慢慢轉化及變質裂解而產生之氣態碳氫化合物,這種氣體被稱作生物氣體。當甲烷逸散到大氣層中時,將是一種直接促使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但經過有效的處理之後,就不再是一種汙染物,變成是有用的再生能源。天然氣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之特性,因此政府規定必須增加添加劑利於嗅辨。天然氣是極為方便、高效率的燃料,可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其熱質穩定,使用方便,在工業上符合環保要求,因此運用相當廣泛。液化天然氣係為使天然氣便於運輸,將天然氣田生產之天然氣,先經淨化處理,再經一連串超低溫(-162̊ C)予以液化,即可以天然氣船運抵液化天然氣廠後,再將液化天然氣轉為汽態天然氣,透過大口徑地下輸氣管線供予瓦斯公司。臺灣地區之自產天然氣數量極為有限,台灣天然氣99%需要進口,2024年累計前四月進口637.9萬公噸,比例分別是澳洲約43.2%、卡達約25.4%、美國10.4%、巴布亞紐幾內亞7%、印尼3.7%。國內天然氣產製流程係由臺灣中油公司進口液化天然氣,置入地下儲槽,以超低溫、常壓方式儲存在十萬立方公尺之保冷儲槽,再利用氣化器將液化天然氣轉化為氣態天然氣,透過大口徑地下輸氣管線以管線輸送至各瓦斯公司,瓦斯公司經壓力調整及加臭處理後,再以管線輸送至各家庭用戶;而臺灣中油公司除提供天然氣予各瓦斯公司外,亦有供應大型工業用戶。

    台灣的發電極度仰賴天然氣,根據統計2024年累計前四月台灣的天然氣供給量有8,558,762千立方公尺,其中進口量8,527,370千立方公尺,自產量僅31,392千立方公尺;國內的液化天然氣分成民生與發電使用兩大項,民生使用僅佔三成,主要的都花在發電與汽電,高達6,643,158千立方公尺,使用量相當多,對政府財政是相當大的負擔。

目前國內天然瓦斯供應業仍屬於特許的行業,依「天然氣事業法」規定,各瓦斯公司在所經營的市場上不得重疊設置管線且不得跨區經營,故此行業具地區性獨占事業特性,各業者均能維持獲利營運狀況。目前台灣現有2座LNG接收站,政府計畫未來將有5座LNG接收站,屆時天然氣可滿足該年度用氣需求,以達成燃氣發電占比50%目標。

加油站業提供汽油、柴油等的零售,目前我國約有2,510座加油站,隨著政府電動車政策之推動,加油站數未來將逐漸減少中。根據「加油站設置管理規則」規定,加油站係指備有儲油設備設施及流量式加油機,為機動車輛或動力機械加注汽油、柴油或供給其他汽油、柴油予消費者之場所。其營業項目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及小包裝的石油產品,汽機車簡易保養、洗車、排污檢測服務,另在符合相關規定下亦得兼營便利商店、停車場、汽車定檢等服務。

加油站屬於油品市場下游行業,故受到政治情勢、經濟景氣及油價走勢所影響;當經濟穩定成長,換車潮的提振,將有助於加油站業者油品銷售;若經濟衰退導致油價走跌,購油成本降低,則有利於加油站營運;但當景氣低迷且市場呈現通貨膨脹時,油價處於相對高檔,民眾因實質購買力降低,減少交通支出,則不利於加油站行業。而隨人力成本增加、少子化等趨勢,近幾年來多元支付系統爆炸性發展,加上疫情期間油價飆漲,加速民眾改變加油習慣,自助化加油站正是加油站業者轉型的方向。

    目前石油仍會是使用最廣的燃料,雖然綠能是趨勢,但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升,雖然電動車愈加普及以及中國經濟放緩,但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偏低,高利率加上美國增產,為了支撐國際油價,因此OPEC+決議將整體性減產措施的效期延長到2024年底,2025年減產量將逐步縮小。預估延長減產效期之後,將使全球油市出現供給短缺進而推升油價;預估2024年下半年油價將在80-95美元之間。

當前綠色經濟當道,低碳環保與節能減排已成為大家關注的條件下,天然氣因燃燒熱值高、大氣排放物少、能源利用效率高、價格有競爭力等優勢而成了首要之選;又天然氣廣泛應用於各個工業部門、電力生產、居民生活、商業、交通運輸等行業,並作為優質的化工原料,隨着科學技術進步,天然氣朝向清潔高效利用領域發展且不斷優化當中。

高油價致使美國頁岩油產量起飛,美國受到頁岩油、頁岩氣大量生產與其他能源政策的影響,進口能源比例直線下降,頁岩氣將使美國成為天然氣出口國。頁岩氣是沉積岩的一種,由礫石、砂礫、泥粒或生物遺體,經過千百萬年沉澱,堆積而形成的岩石。頁岩氣是指存在於頁岩縫隙中的天然氣,當頁岩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擠壓,出現變形、移位時,頁岩便會產生縫隙,只要地理條件合適,便可積存天然氣,成為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頁岩氣。頁岩氣屬於非常規天然氣,屬於新能源的一種,為傳統能源之外的清潔能源。非常規天然氣與常規氣的分別在於開採方法與技術不同,常規氣可開採比例只有20%-40%,但非常規天然氣可達到80%,因此投資開發新能源可享有更大的經濟效益,也因美國在頁岩氣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天然氣產量大增,讓天然氣發電成本降低,而美國可以使用便宜又大量的天然氣發電,全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資源優勢。隨著中國建構低碳清潔能源,安全高效率的能源系統轉型與目標,未來中國的能源需求也將逐漸以天然氣取代原油。

 烏俄戰爭導致液化天然氣價格飆升,而亞洲是液化天然氣的主要消費國,根據統計,33%的長期液化天然氣交易量都流向了中國,過去的停電和供應短缺改變了中國政策,現在更傾向於保障能源安全;因此中國目前是全球天然氣消耗量第三名,僅排在美國和俄羅斯後面,但由於中國內部的天然氣供給無法趕上需求,因此中國約40%的天然氣均仰賴進口。而全球前三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為卡達、澳洲、馬來西亞,此三個國家的產出約佔全球需求的60%。目前亞洲是全球天然氣成長最快速的市場,而中國政府為改善空汙問題,減少燃煤、推行潔淨能源,因此中國天然氣進口量已是全球最大進口國。

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1年到2024年間,中國增加的石油需求中約90%來自液化石油氣(LPG)、乙烷和石腦油等化學原料。中國對原油的需求正在增加,超過70%的原油原料和40%的天然氣來自海外,因中國新增的煉油廠可使總產能將達到每天48 萬桶,在石化行業擴張的推動下,原油的總體需求將繼續成長;不過中國的石油需求已進入低成長階段,因去碳化已侵蝕燃料的消費,加上電動車的盛行,以及中國希望能跟美國一樣有頁岩革命來實現能源安全,目前中國的頁岩油產量估計到2035年將升至1000萬噸/年。

隨著氣候快速變遷、全球暖化劇烈,《巴黎氣候協議》主張各國政府應減少碳排、調整能源配比,以逐步朝向100%再生能源發電的綠色未來。因此天然氣被視為最佳橋接能源,而臺灣能源自給率只有4%,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全球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量最大前五國是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印度、台灣。也因臺灣自產能源缺乏,高達98%的能源必須仰賴進口,天然氣主要仰賴進口,再透過中油產製出液化天然氣;台灣每年進口的天然氣八成都用在發電,是台灣的發電主力。隨著全球在能源轉型趨勢下有『2050淨零碳排』共識,因此天然氣對台灣只會愈來愈重要。台灣也計畫將燃氣發電佔比調升至50%、燃煤降至30%、綠能提高至20%,以完成2025年非核家園之能源轉型目標;但台灣天然氣幾乎全仰賴進口,若要提高燃氣發電配比,勢必要增加氣源購置,並確保天然氣的來源能穩定輸入。目前歐盟、美國、澳洲、日本等國家都在積極開發有關”氫”的相關技術,希冀搶攻下一世代的氫經濟,尤其在天然氣發電裡加入10~30%的氫,可有減碳效果。目前全世界都在做再生能源轉型,未來缺電危機恐怕全球都無一倖免,而台灣在能源轉型的腳步也需再加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