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營造產業鏈
建材營造產業鏈是指從事住宅、商辦、工廠或公共工程等建築物體設計、施工或統包之上下游關聯產業。上游包括建材原料提供、基礎工程、結構工程、機電工程及相關施工工程設計等等;而中游則為營造、建設及工程承攬,建設業者通常先取得土地後再進行設計發包及施工,營造業者則負責承攬廠辦、住宅或公共工程之統包工程;下游則包括裝潢、物業管理等行業。
一、上游:
主要為建材原料如鋼筋、H型鋼、水泥、預拌混凝土、砂石、玻陶等供應商,或專精於負責廠辦或住宅的結構工程、機電工程設計之廠商。 基礎工程包括管材承裝如水泥管、混凝土等以及自來水導水引水的管線工程、下水道污水系統工程、土地重劃工程等重大民生基礎建設工程的製造承包工程業務。結構工程有SRC鋼構建築工程、鋼架鋼結構鐵工修護工程、浮動碼頭工程、港灣工程、工業區廠房土木、設備整合統包工程等。
工程設計包括無塵室工程、產業通風工程、恆溫恆濕工程、環境工程、製程設施、視訊顯像系統、電動車電力動力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電源供應設備、自動化設備等工業相關之設計規劃。機電工程包括節能技術服務、機電空調系統設計整合服務、設備統包工程或動力、電力監控系統工程之建置服務、機器設備之安裝、維修、保養、機械設備之設計、製作、施工等。
二、中游:
營造業之範疇包括承攬修營繕工程、承造建築如整地、基礎結構、建築設備安裝及土木工程之興建、改建、修繕等行業。目前我國營造業主要可分為建築工程業、土木工程業、專門營造業三大類。其中土木工程業涵蓋道路工程、公用事業設施工程、其他土木工程等;而專門營造業則包括整地、基礎及結構工程、庭園景觀工程、機電、管道及其他建築設備安裝、建物完工裝修工程、其他專門營造業等。營造業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基礎產業,承擔國家土木建築基本建設任務,除了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生活環境品質外,還可引導上游相關材料產業的需求,創造就業機會;營造業所提供的服務,不論是公共工程或是其他產業所需之基礎設施,對國家經濟發展及民生需求滿足影響很大。
營造業具備相當的專業性,並且需擁有基本的技術團隊,產業特性除了包括易受政府政策及推動重大公共工程計畫之影響、競標為取得業務之主要方式、業務來源不穩定、無特定業主、生產時間較長、工程分包細、各小包業務差異性大等等;故臺灣專業的營造廠為維持基本營運,大多轉投資商業廠辦、民間房地產工程或物業管理等相關行業。
我國的營造工程公司多為中小企業,目前只有中鼎工程是國際百大工程之一,而中鼎集團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國際統包工程公司,所謂統包(EPC)是從設計(Engineering)、採購發包(Procurement)到建造施工(Construction),提供一條龍式的工程服務。也因國內營造業規模較小,因此都只能做地方性的交通建設和建築工程,無法承接國際性的大規模工程。營造業需要加強研發和人才的訓練,研發包括工法、材料的研發,唯有不斷研發與精進技術,才能在國際上持續發展。建築工程業主要從事一般民間住宅建案、不動產開發買賣、租賃等業務為主。建設業通常先取得土地,再負責從整個建築物初始的規劃設計,至最後的完工銷售,一項建案的完成,建商需委託相關行業進行專業分工,包括初始的建築規劃設計所需的工程顧問業、建築師事務所,負責施工、建造的營造廠商,室內裝修所需相關的建材、裝潢、材料、機電、衛浴設備等相關廠商。營建業被視為經濟火車頭之一,蓋房子可以增加水泥、鋼筋、玻璃、磁磚建材的使用,完工後又會帶動裝修、家電、家具的市場需求。
營建業一直被稱為火車頭產業,主因其可帶動其他產業的消費,例如生產過程要使用到的砂石、鋼鐵、玻璃、水泥、家具,使用階段會使用的裝潢、房屋仲介、物業管理等。再者房地產可增值獲利進而刺激消費。
近幾年因投資炒房導致國內房價居高不下,薪水不漲物價上漲,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房,顯示營建業已與臺灣景氣脫鉤,也因產業的資金動能都放在房地產裡,擴廠、增加設備、技術研發等資金都被忽略了,致使臺灣許多產業落後,員工薪資凍漲。雖然政府透過前瞻計畫、都更、老危,讓建築活動跟著土地的生產力提升,期望讓房地產重新發揮火車頭功能,但投機客的炒房反而演變成土地炒作的助燃劑,間接變成房地產無法帶動國內內需動能,如今反而變成內耗的產業。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台灣房市一度負成長,但隨著疫情受到控制,尤其低利率與寬鬆貨幣政策出爐,催出買氣,交易量愈見熱絡,統計2020年11月單月的成交棟數合計2.46萬棟,相較2019年同期,激增24.9%;全台五增幅均超過二成;其中又以台中市最驚人,年增達53.4%,唯獨桃園市成交年增僅9%。
且因房市買氣穩定,建商推案意願普遍高漲,2020年預估推案量可望往上調升至1.24至1.27兆元,預計創下史上第二大量,僅次於2013年。且六都中,除了台北、新北仍有8.1%與3.8%的跌幅之外,高雄已經持平歷史高點紀錄,而桃園、新竹、台中與台南均已漲破歷史高點,創史上新高紀錄。
而工程承攬業指的是從事承攬辦理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監造與技術服務諮詢等,這幾年國內外工程規模放大,基礎建設投資熱度增溫,有助於提升我國工程技術服務業者承攬辦理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監造與技術服務諮詢等各項業務量,故工程技術服務業在我國服務業之產業地位隨之提高。
三、下游:
裝潢業係由室內設計師整體規劃設計製圖後,再交由木工、油漆、水電等裝潢相關業者,依據設計圖,進行室內裝潢施工。有信譽的室內裝潢設計公司不僅負責整體規劃室內裝潢風格,並確保裝潢施工品質,於一定期間內負有保固責任。物業管理是近年興起一項營建加值服務行業,提供建築物內勞務與服務,物業管理是與建築物使用有關的管理服務,目的在於使建築物使用者享用安全、健康、舒適、清潔、環保、便利及良好生活機能的生活空間,優良的物業管理除了可延續建築物壽命外,也可藉由營運管理來增加收入,提升不動產與土地的價值。物業服務項目包括警衛保全、清潔勞務,以及設備設施類如電力、空調、升降機、給排水、安全系統等之維護、修理、保養等工作。
台北市因開發早,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高達9.6萬件,比例高達83%,目前危老重建申請件數達92件,核准案件達43件,核准量全為國第一,目前市府也藉由危老條例申請重建,可享有容積獎勵,還可享有放寬建物高度及建蔽率、稅賦減免等優惠,且危老重建的「時程獎勵10%」期限到2020年5月9日截止。
觀察台灣房市在2003年SARS過後開始起漲,並展開了一段長達十二年的大多頭行情,在2014年創下14年新高後,價量齊揚,也逼出房市黑天鵝,接著政府祭出「房地合一稅」打房,移轉棟數一路走滑,至2016年僅剩24萬棟史上新低。而2020年下半年房市回溫,尤其在美國總統大選落幕,以及疫苗傳出佳捷,房市兩大警報暫時解除,加上台商回流,資金與熱錢過多,又政府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於上半年宣布降息1碼(即0.25%),在低利率與銀行降低貸款成數的情況下,部分投機客以預售屋「紅單」轉讓而獲利,間接炒高房價;觀察2020年房市主要是等待房價下跌遞延的剛性買盤與投資型買盤兩大主要資金支撐,剛性買盤仍是以首購、換屋為主;而投資型買盤因超低利率趕出的定存資金、股市獲利資金、台商回流投資台灣資金,以及海外熱錢、港人、壽險等。
有鑒於此央行於2020年12月推出四大打房措施,為強化房市信用管制,鎖定公司法人、自然人、購地貸款與餘屋貸款四項,進行第三房的貸款成數限制;為促進金融穩定及健全銀行業務,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因此改為「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並修訂部份條文,自12月8日起即刻實施。
探究此次政府打房主因有,截至2020年10月底,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為35.9%,接近歷史高點之37.9%,顯示不動產相關業務比重過高;又自然人多筆購屋貸款及公司法人購屋貸款續增,且有些案件貸款成數偏高、貸款利率偏低,以及寬限期過長。再者購地貸款部分,有特定借款人利用銀行資金來養地、囤房;餘屋貸款也有授信條件過於寬鬆現象。不過此措施僅針對特定較高金融風險的貸款戶,對年輕人的首購及換屋實質需求貸款案件,並不會受到影響。
此外,內政部也正在草擬平均地權條例等三法修正草案,未來若送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新規如預售屋簽約30天內申報、揭露實價到門牌地號及加重申報不實價格的罰鍰加重等,期盼修正草案能盡速通過,以有效揭露預售屋交易資訊黑幕、降低房屋交易資訊門檻,並更有效查核登錄資訊,希望可讓民眾獲得更透明的不動產交易資訊,杜絕炒房歪風,真正落實居住正義。
公共工程建設是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對於經濟困境,政府更需要擴大公共工程預算編列,以維持經濟成長,而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全面性基礎建設投資,期望透過政府興建完善各種基礎設施,以強化民間投資動能,進而帶動整體經濟成長潛,有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2期(108-109年)總預算2,229億元,建設項目包括臺鐵成功追分段鐵路雙軌化、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臺北捷運系統三鶯線、淡海輕軌、臺鐵電務智慧化。水環境建設,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之進水口、湖山水庫第二原水管工程計畫。科學城低碳智慧環境基礎建置、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計畫、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等。
公共建設是國家發展的引擎,短期具有刺激景氣、增加就業與內需的功能,長期更可蓄積資本存量,促進民間投資及改善國民生活品質。政府為加速公共建設投資,完善國家基礎設施,又為了減緩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政府也將全力協助加速公共建設推動,刺激景氣,且110年公共建設先期作業計畫經費為1414.6億元,為近四年最高,政府希望藉由公共建設投資,帶動後疫情時期景氣復甦;估計整體公共建設規模達5,340億元,較109年增加9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