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產業鏈簡介
自網際網路在2000年後快速崛起,電子商務逐漸取代實體通路,由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伊始,諸多電商業者其實力與規模已凌駕傳統零售業者,中國大陸代表業者阿里巴巴更是引領風潮之佼佼者。
隨著電子商務發展逐漸成熟,網路購物已成為民眾日常消費的重要管道,過去10年整體數位金額在消費支出之占比有很明顯的成長,從2004年Q1的5%以下,至2021年尚可維持每年雙位數的成長率。
電子商務產業鏈可以區分為上游的支援服務業、中游的平台服務業以及下游的銷售服務業三個部分。上游的支援服務業涵蓋所有支持電子商務產業核心發展所需關聯業務,諸如物流倉儲、資訊系統建置、金流串接處理、資料分析處理以及行銷廣告等業務;中游的平台服務業則包括提供店點開設管理、交易撮(媒)合以及資訊聚合服務之業者;下游的銷售服務業則有自有產品(服務)銷售、一般零售以及票券銷售服務之業者。
一、上游:
電子商務產業鏈的上游為支持電子商務產業核心發展所需之關聯業務供應商,其涵蓋物流倉儲、資訊系統建置、金流串接處理、資料分析處理以及行銷廣告等,用以滿足經營電子商務業務所需之資訊流、金流以及物流等需求。
物流倉儲有UPS、DHL為例,資訊系統建置有AWS(Amazon Web Service),金流串接處理除有老字號Paypal外,Stripe等新創也異軍突起。
二、中游:
電子商務產業鏈的中游為平台服務業者,其核心能力在於以平台之姿,串接資訊流、金流乃至於物流等服務,便利有意經營電子商務之商家得以快速進入市場,有店點開設管理、交易撮(媒)合以及資訊聚合服務等類型。
店點開設管理業者主要以協助商家快速設置其專屬之交易環境(店點)為業務範疇,大型業者有亞馬遜、淘寶(阿里巴巴集團)或微信小店(騰訊集團)等,台灣則有商店街、Yahoo!超級商城、91APP等業者為代表。
交易撮(媒)合業者其核心業務為提供實體產品或服務之供需雙方線上交易環境,透過抽取交易傭金為報酬,有綜合型電商業者、大宗物資交易市集或金融商品交易市集等類型。代表業者中,綜合型電商有亞馬遜、eBay,台灣則有商店街及Yahoo!超級商城;大宗物資交易市集以台灣食品廠商大成長城集團及中國大陸最大的糧油食品集團中糧集團發起的中華食物網,聚焦在大宗穀物市場的B2B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提供商流、金流、物流及資訊流之完整服務,台灣類似的有台塑網電子交易市集;金融商品交易市集則是以標準化金融商品為交易撮合對象,而相較於成熟的傳統金融商品市集,2021年上市那斯達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台灣幣託(BitoEX)的BitoPro交易所及MainCoin集團的MAX交易所等新興業者亦受到矚目。
資訊聚合類型之電商業者,其核心業務為提供各類資訊之聚集與整合平台,例如有提供視訊聚合服務的Youtube、人力資源的Monster Worldwide以及美食評論的Yelp、大眾點評網等。台灣業者中,人力資源領域有104及518人力銀行。
三、下游:
電子商務產業鏈下游為銷售服務業,包括自有產品(服務)銷售、一般零售以及票券銷售服務等類型業者。其中自有產品(服務)銷售是具備自有品牌之業者,有綜合型電商業者如亞馬遜,陸續建立各式各樣的自有商品品牌;有實體零售業者透過線上平台提供商品銷售服務,諸如蘋果(Apple)或是Walmart;亦有自製影片提供影音串流服務的網飛(Netflix)、迪士尼(Disney+)等。
一般零售業者則是以自建平台作為第三方商品銷售之管道,諸如線上百貨的概念,例如綜合性業者如亞馬遜、阿里巴巴轄下之天貓為例,台灣則有PCHome線上購物、Yahoo奇摩購物中心、momo購物網等業者。
票券銷售服務其特色是提供各類實體或電子票券之銷售服務,國際知名業者有Eventbrite、Stubhub或隸屬阿里巴巴的大麥網等,台灣業者有兩廳院、寬宏、年代、KKTix等。
由於近兩年疫情為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帶來高度成長,根據eMarketer數據預估,2023年全球電商市場規模可望達到6.3兆美元規模,占整體零售市場的20.8%,有超過七成用戶透過觀看諸如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TikTok等短影音來了解企業產品和服務內容;而研究機構Statista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行動商務市場規模可望達到3.5兆美元。另根據OOSGA報告顯示,2022年台灣電商交易占整體零售比重約為9.5%,並估計2026年可望上升至11.7%,整體電商市場規模達到6524億台幣水準。
隨著整體電子商務市場,包含行動電商等的擴展,驅動數位支付規模的持續成長,根據調研機構Statista估計,2023年全球數位支付市場規模將達到9.6兆美元的水準,2027年全球數位支付規模可望接近15兆美元水準,年複合成長率達到11.8%的水準。
隨著各國陸續解封,電子商務亦進入了後疫情時代,有幾項趨勢值得持續關注,首先是短影音成為新寵,TikTok短影音的成功促使其它影音平台的跟進。至於基於電商交易為基礎的先買後付BNPL服務,除吸引更多平台參與之外,並串聯新創金融科技業者或租賃業者的加入,預估其規模2025年將占整體電商交易的12%,接近7000億美元水準,台灣更有日系的AFTEE、新加坡Atome及慢點付等業者積極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