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電路板產業鏈簡介
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是由各類電子零組件組成,並將其電性連結使之得以發揮電性功效,可謂所有電子產品不可缺的基礎零件,又稱「電子工業之母」。印刷電路板產業上游為玻纖布、銅箔、聚醯亞胺(PI)及樹脂等材料的供應商,中游為銅箔基板及印刷電路板製造業者,下游則為各類電子產品的供應商。
一、上游
印刷電路板產業鏈上游產品包括絕緣紙、玻纖蓆、玻纖紗、玻纖布等補強材料,無氧銅球、電解銅箔、壓延銅箔等導電材料,以及酚醛樹脂、溴化環氧樹脂、聚醯亞胺(PI)樹脂、聚四氟乙烯(PTFE)樹脂等黏合材料。
台灣電解銅箔目前在全球市佔率居冠,主要供應商包括南亞、長春、金居等,其中南亞與長春的供應量更是位居全球冠、亞軍。外商則有三井金屬、古河電工等日商。
目前大部分電解銅箔產品可滿足國內需求,僅有少量的載板與HDI用的背膠銅箔需仰賴進口。而膠片韓浸所需的玻纖布方面,則以南亞、台玻為龍頭廠商,外商則有Nittobo(福隆)等。玻纖布多採用一貫式生產,但由於玻纖紗廠投入成本高昂,廠商數目並不多,故常見生產玻纖紗布的廠商與玻纖紗廠合作生產。當前台灣主要的玻纖紗廠包括南亞、台玻等,外商則有Nittobo(福隆)。
PCB用絕緣材料方面,包括酚醛樹脂、環氧樹脂、PI樹脂及BT樹脂等,目前CCL用樹脂仍以環氧樹脂為主。原因在於其低成本、高接著性的特性,相當符合市場需求,可用於玻纖環氧基板、複合機板等,當前國內主要載板樹酯供應商則有台光電、南亞等。
而用來生產軟板的聚醯亞胺(PI),主要應用在軟板與覆蓋膜,具有耐高溫、耐磨耗、電器絕緣佳之特性。過去多仰賴杜邦、Kaneka、Ube等外商,直到2002年才有台灣廠商達邁科技加入,躋身主要供應商行列。聚醯亞胺具有可耐高達380度C的Tg(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之特性,故可耐受大多數電子產品高溫製程,加上其耐化學藥品性、機械性質及電氣性質,使其成為難以取代的材料。聚醯亞胺薄膜的電子應用範疇相當廣,FPC為最大市場,應用包含軍事、汽車、電腦、筆記型電腦、相機等,近年在高階軟板應用、LED、電子通訊與光電顯示等領域亦見諸多創新應用機會。
壓延銅箔方面,主要應用於軟板為主,因在資源(銅原料)與技術(壓延及表面處理技術等)方面的進入門檻高,目前台灣業者僅有極少數廠商有能力小量供應,如:台鑫科技。但整體而言,目前仍須高度仰賴日商,如:JX金屬、福田金屬箔粉工業等。
二、中游
銅箔基板為生產印刷電路板之關鍵基礎材料,其製造流程是將溶劑、硬化劑、促進劑、樹脂等加以調膠配料而成,並與補強材料如玻纖布浸化成膠片;之後經過膠片檢驗程序並進行裁片與疊置,再覆加銅箔,經過熱壓、裁切、檢驗與裁片,最終製成銅箔基板。銅箔基板產品類別依據其基材材質特性可分為紙質銅箔基板、玻纖銅箔基板、軟性銅箔基板等類型,其中又以玻纖銅箔基板為當前市場主流,目前南亞為全球市佔第一的廠商,其他還有聯茂、台光電、台耀等廠商。不過,高科技產品採用軟性基板的比重有攀升趨勢,如:5G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有助帶動全球軟性銅箔基板出貨表現。主要供應商方面,紙質銅箔基板最主要的生產商為長春,供應量排名全球第二;軟性銅箔基板供應商則有台虹、亞洲電材、聯茂等
整體而言,台灣銅箔基板自製率超過八成,可滿足大部分國內市場需求,國內不論是硬板、軟板、IC載板都有可供應的廠商。主流產品玻纖環氧基板廠商眾多,包括南亞、聯茂、台光電、台燿、台灣松下電工、Isola等公司。低階產品方面,多採用紙質基板、複合基板等,前者國內供應商有長春等,但由於此類基板已超過國內市場需求,加上價格持續下滑,故廠商多將產品外銷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市場。IC載板適用的銅箔基板方面,目前國內需求仍多仰賴日本進口,台廠僅有南亞可小量供應。
軟質基板(FCCL)產品方面,主要供應商包括台虹、亞洲電材、律勝、佳勝、長春、聯茂等,供應量可滿足國內需求。近年台廠也致力精進技術,已可生產2-Layer FCCL、3-Layer FCCL產品,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亦可外銷中國大陸市場。近年,受惠於5G高頻高速需求興起,廠商也開始研發低介電PI FCCL、LCF FCCL,並已著手建置產線。樹脂基板方面,目前仍多需仰賴日本進口,我國主要供應商是南亞。
印刷電路板方面,則主要區分為硬質印刷電路板、軟性印刷電路板及IC載板等三類,硬質印刷電路板應用於電視、錄放影機、電話機、傳真機、PC、筆記型電腦等,軟性印刷電路板應用於手機、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TFT-LCD面板、觸控面板等,IC載板則應用於邏輯晶片、晶片組、繪圖晶片、DRAM、快閃記憶體等。上述主要印刷電路板產品,國內也皆有對應供應商。其中,硬板供應商有健鼎、耀華、華通、楠梓電子等廠商;軟板供應商有臻鼎、嘉聯益、台郡、旗勝等;IC載板供應商則有南亞、景碩等公司。
三、下游
印刷電路板可應用於各式電子產品,包括資訊、通訊及消費性產品,如:電視機、錄放影機、電腦週邊設備、傳真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通訊網路設備,以及智慧型穿戴裝置產品等。
高科技產品採用軟性基板的比重越來越高,帶動軟性基板出貨比重;另外,由於各國環保意識抬頭,陸續制定各項法令規章,針對電子產品內含有害物質加以規範,因此近年來我國廠商陸續投入開發無鹵、無鉛環保基板。此外,任意層高密度連接板(Any-layer HDI),由於可讓產品減少將近四成體積,輕薄化優勢使其得以被應用在Apple iPhone產品上,惟因製程難度較高、製造成本亦高,故目前應用相對不普及。但在終端裝置產品薄型化趨勢下,未來任意層高密度連接板的成長前景可期。
由於智慧型裝置多元化,且功能重疊性也提高,導致終端資訊系統產品換機時間拉長,連帶影響印刷電路板出貨表現。所幸,隨著新興應用產品,如:智慧錶、真無線智慧耳機、無人載具、智慧眼鏡&頭戴式裝置、智慧音箱、車用零組件、車載電腦與車用裝置等需求興起,需要更高階電路版支援,帶動HDI、軟硬結合板、類載板等高階電路板需求;加上5G與AI技術應用範疇持續擴大,帶來的多元應用潛力,亦可為電路板帶來新需求。
2022年全球印刷電路板市場雖同樣面臨國際政經不確定因素攀升、原物料高漲等窘境,壓縮廠商利潤空間;所幸,高階運算需求不減,加上5G產品市場拓展、汽車電子質量同步攀升等因素,全球印刷電路板市場需求仍得以維持正成長。整體而言,估計2022年全球電路板產值規模可望達97,397百萬美元,年成長率約11.85%,優於預期。
展望2023年,在全球5G、HPC、電動車等新興應用趨勢帶動下,將有助於電路板出貨量與營收表現,估計2023年全球PCB產值可望進一步成長至105,188百萬美元,年成長率約8%。
台灣PCB產業鏈完整,在全球舉足輕重,在全球PCB市佔約三成,長年居冠。而從終端應用來看,近十年台灣PCB應用於通訊產品的比重相對高且呈現上升態勢,主要產品有智慧型手機、基地台、路由器等;其中,又以智慧型手機為主要應用。整體而言, 2022年台灣電路板產業產值約新台幣876,570百萬元,年成長率約12.4%。主要動能來自於:第一、載板市場需求活絡;第二、高階應用驅動HDI板(高密度連結板)需求,如ADAS、衛星應用、Mini LED面板等。
展望2023年,雖然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下滑的預期下,對多層板與上游相關材料將造成衝擊,但在政府政策推動及產業致力升級下,台灣PCB材料與設備廠商可望趁勢加速朝高階應用布局,後續商機發酵值得期待。整體而言,預估2023年台灣電路板產業產值可望達新台幣951,070百萬元,年成長率約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