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產業面
個體公司面

上游
中游
下游
各類電子產品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崇越
本國上櫃公司(3家) 鑫科 九豪 艾華
知名外國企業(6家) 陶氏 Ferro 賀利氏 京瓷株式會社 Maruwa
 Nippon Carbide
共10家
共13家
本國上市公司(3家) 奇力新 敦吉 鈞寶
本國上櫃公司(2家) 臺慶科 越峰
知名外國企業(6家) 杜邦 Ferro 賀利氏 美磁 NEC/TOKIN
 東電化
共11家
本國上市公司(8家) 台達電 國巨 大同 興勤 大毅
 華新科 聚鼎 天二科技
本國上櫃公司(6家) 光頡 信昌電 艾華 雷科 富致
 福華
知名外國企業(3家) KOA株式會社 太陽誘電 VISHAY
共17家
本國上市公司(9家) 台達電 國巨 凱美 環科 立隆電
 華新科 禾伸堂 日電貿 鈺邦
本國上櫃公司(7家) 堡達 華容 信昌電 雷科 佳邦
 金山電 蜜望實
知名外國企業(3家) 村田製作所 SEMCO 東電化
共19家
本國上市公司(6家) 台達電 國巨 奇力新 華新科 崇越
 鈞寶
本國上櫃公司(12家) 耀勝 千如 臺慶科 光頡 鈺鎧
 松上 信昌電 百徽 佳邦 迅德
 今展科 聯寶
本國興櫃公司(1家) 年程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太陽誘電 東電化 VISHAY
共22家
本國上市公司(7家) 國巨 敦吉 希華 華新科 禾伸堂
 晶技 鈞寶
本國上櫃公司(5家) 安碁 佳邦 聯寶 加高 泰藝
知名外國企業(2家) 愛普生 日本電波工業
共14家

被動元件產業鏈簡介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的材料供應商,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之製造業者,下游為各類電子產品之供應商。

一、上游: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材料供應商。台灣被動元件產業相關廠商主要專注於被動元件之生產,極少投入上游材料開發,目前台灣被動元件產業所需要的材料,如介面瓷粉、陶瓷基板、氧化鋁基板、石英基板、導電接著劑、陰極箔等,七成以上由日系廠商所提供。

二、中游:

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製造商。被動元件為不可或缺的電子元件,廣泛應用於PC、手機、平板電腦、伺服器、視聽設備、汽車等產品。陶瓷電容受到青睞因有耐高電壓、高熱、運作溫度範圍廣及高頻使用時損失率低等物理特性,且能晶片化使體積縮小、價格低廉及穩定性高等優勢非常適合大量生產。

2022年下半年被動元件市場在消費型電子、筆電、面板、手機等終端消費疲弱影響下,加上先前中國大陸封城導致標準品庫存去化速度緩慢,不僅第三季呈現旺季不旺,加上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歐美年底假期等因素,預估第四季將是被動元件市場2022年最弱的一季,部分被動元件出貨將遞延至2023年一季,尤其競爭門檻相對比較低的晶片電阻,稼動率不到50%,被動元件廠的擴產進度也受影響。被動元件廠除減產因應市況之外,擴產進度上也紛紛遞延,中國大陸被動元件龍頭風華高科新廠產能全稼動時間點延後二年,全產運作的時程從2024年延後至2026年。

2022年全球疫情、中國封城、通貨膨脹及國際局勢等不確定性因素仍高,標準型產品存貨調整期將比預期延長,預期到2023年農曆春節後,若終端市場、客戶及通路商庫存受惠需求回溫,標準品被動元件庫存天數將會明顯下降,庫存去化估延續至2023年上半年。2022年科技產業持續調整庫存,景氣逆風之下,被動元件大廠擴產不同調,日廠看好中長期需求,且為汽車應用主要受惠者,維持擴建新廠的計畫,中國大陸廠商放緩擴產速度,擴產步調不一之下,2023年全球被動元件產能增幅將從10%以上降至10%以下,有助於改善供過於求幅度。

台廠近年積極布局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尤其聚焦趨勢上的電動車、車用電子,以及穩健成長的工控、自動化領域,有助降低標準品市況疲弱狀況。為了持續拉高利基型產品比重,強化面對總體不利因素的能力,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2022年擴充10%鉭電容產能,主要在旗下基美墨西哥廠區,高階車用工規相關的MLCC則約增加5%至10%產能。高雄大發三廠方面,有望於2023年下半年投入量產。大發三廠第一階段產能規劃,主要為高階MLCC產能的擴充,約可增加10%產能。透過優化既有產品以及發動併購,取得高階產品應用,降低標準品比重,更訂下2023年特殊品占比超過八成的目標,在消費市場不振之際有望力抗景氣寒風。

車用電子成為近年被動元件廠的兵家必爭之地,過往皆由日系大廠主導車用市場,然在整體需求提升下,不只韓國大廠陸續通過車廠驗證,台廠也紛紛透過併購、擴產等方式擴張車用佈局。華新科持續把主要資源和產能轉移到車規電容、車規晶片電阻等高階產品,目前華新科車用營收比重約10%,高雄路竹廠、馬來西亞廠車用產能已接近滿載,其中路竹廠預計全數應用在車用領域,車用被動元件產品預估2年內占比目標提升至20%。被動元件大廠紛紛轉型拚增加高階產品比重,車用產品將扮演重要的領頭羊。

華新科持續把主要資源和產能轉移到車規電容、車規晶片電阻等高階產品,目前華新科車用營收比重約10%,高雄路竹廠、馬來西亞廠車用產能已接近滿載,其中路竹廠預計全數應用在車用領域,車用被動元件產品預估2年內占比目標提升至20%。被動元件大廠紛紛轉型拚增加高階產品比重,車用產品將扮演重要的領頭羊。

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在近年來為提升競爭力,除了跨入利基型產品,也透過併購增強產品線與實力,增加全系列產品縱深,鞏固市場地位。展望2023年,預期中美貿易戰將持續,地緣政治造成供應鏈重組, 但COVID-19疫情趨緩,各國陸續解封,有利經濟回溫復甦,但絕大多數的被動元件廠對於2023年上半年景氣仍謹慎保守以對。電動車產業仍可高速成長,年複合成長率預期可達到兩位數百分點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