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元件產業鏈簡介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的材料供應商,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之製造業者,下游為各類電子產品之供應商。
一、上游: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材料供應商。台灣被動元件產業相關廠商主要專注於被動元件之生產,極少投入上游材料開發,目前台灣被動元件產業所需要的材料,如介面瓷粉、陶瓷基板、氧化鋁基板、石英基板、導電接著劑、陰極箔等,七成以上由日系廠商所提供。
二、中游:
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製造商。被動元件為不可或缺的電子元件,廣泛應用於PC、手機、平板電腦、伺服器、視聽設備、汽車等產品。陶瓷電容受到青睞因有耐高電壓、高熱、運作溫度範圍廣及高頻使用時損失率低等物理特性,且能晶片化使體積縮小、價格低廉及穩定性高等優勢非常適合大量生產。
2022年下半年被動元件市場在消費型電子、筆電、面板、手機等終端消費疲弱影響下,加上先前中國大陸封城導致標準品庫存去化速度緩慢,不僅第三季呈現旺季不旺,加上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歐美年底假期等因素,預估第四季將是被動元件市場2022年最弱的一季,部分被動元件出貨將遞延至2023年一季,尤其競爭門檻相對比較低的晶片電阻,稼動率不到50%,被動元件廠的擴產進度也受影響。被動元件廠除減產因應市況之外,擴產進度上也紛紛遞延,中國大陸被動元件龍頭風華高科新廠產能全稼動時間點延後二年,全產運作的時程從2024年延後至2026年。
2022年全球疫情、中國封城、通貨膨脹及國際局勢等不確定性因素仍高,標準型產品存貨調整期將比預期延長,預期到2023年農曆春節後,若終端市場、客戶及通路商庫存受惠需求回溫,標準品被動元件庫存天數將會明顯下降,庫存去化估延續至2023年上半年。2022年科技產業持續調整庫存,景氣逆風之下,被動元件大廠擴產不同調,日廠看好中長期需求,且為汽車應用主要受惠者,維持擴建新廠的計畫,中國大陸廠商放緩擴產速度,擴產步調不一之下,2023年全球被動元件產能增幅將從10%以上降至10%以下,有助於改善供過於求幅度。
台廠近年積極布局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尤其聚焦趨勢上的電動車、車用電子,以及穩健成長的工控、自動化領域,有助降低標準品市況疲弱狀況。為了持續拉高利基型產品比重,強化面對總體不利因素的能力,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2022年擴充10%鉭電容產能,主要在旗下基美墨西哥廠區,高階車用工規相關的MLCC則約增加5%至10%產能。高雄大發三廠方面,有望於2023年下半年投入量產。大發三廠第一階段產能規劃,主要為高階MLCC產能的擴充,約可增加10%產能。透過優化既有產品以及發動併購,取得高階產品應用,降低標準品比重,更訂下2023年特殊品占比超過八成的目標,在消費市場不振之際有望力抗景氣寒風。
車用電子成為近年被動元件廠的兵家必爭之地,過往皆由日系大廠主導車用市場,然在整體需求提升下,不只韓國大廠陸續通過車廠驗證,台廠也紛紛透過併購、擴產等方式擴張車用佈局。華新科持續把主要資源和產能轉移到車規電容、車規晶片電阻等高階產品,目前華新科車用營收比重約10%,高雄路竹廠、馬來西亞廠車用產能已接近滿載,其中路竹廠預計全數應用在車用領域,車用被動元件產品預估2年內占比目標提升至20%。被動元件大廠紛紛轉型拚增加高階產品比重,車用產品將扮演重要的領頭羊。
華新科持續把主要資源和產能轉移到車規電容、車規晶片電阻等高階產品,目前華新科車用營收比重約10%,高雄路竹廠、馬來西亞廠車用產能已接近滿載,其中路竹廠預計全數應用在車用領域,車用被動元件產品預估2年內占比目標提升至20%。被動元件大廠紛紛轉型拚增加高階產品比重,車用產品將扮演重要的領頭羊。
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在近年來為提升競爭力,除了跨入利基型產品,也透過併購增強產品線與實力,增加全系列產品縱深,鞏固市場地位。展望2023年,預期中美貿易戰將持續,地緣政治造成供應鏈重組, 但COVID-19疫情趨緩,各國陸續解封,有利經濟回溫復甦,但絕大多數的被動元件廠對於2023年上半年景氣仍謹慎保守以對。電動車產業仍可高速成長,年複合成長率預期可達到兩位數百分點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