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機械相關產業政策
1. 政府對國產車組裝提出新制做法 業者在地化供應鏈比重須逐年提高比例
政府對國產車組裝提出新制做法 業者在地化供應鏈比重須逐年提高比例;目前為止大陸整車及車輛底盤不允許自大陸地區進口,惟近期有立法委員提出關切,國內有汽車整車業者疑有化整為零情事,自大陸地區引進整車零組件達95%比例,來台組裝進行不公平競爭,嚴重影響國內零組件業者生計,為維繫國內汽車零組件業者,政府應讓業者有公平競爭的環境。
我國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相互合作帶動下,分別創造出2,300億元及3,060億元的產值。各車廠與技術母廠授權下,引進技術在國內進行組裝成車,帶動產業發展。而我國汽車市場,新車每年約45萬輛,現階段國內組裝新車約25萬輛,進口車約20萬輛;同時因國內市場不大,對於大陸整車並未開放來台銷售,同時限制有成車特徵的底盤亦不得進口來台,其他部分未限制業者引進大陸零組件來台。近期業者利用法規未對大陸汽車零組件管制的規範,引進相關車款時未能同時使用兼顧運用國內汽車零組件業者的能量,各界均認為政府必須有公平的管理機制。
新制做法針對國內業者如選擇要引進的車款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均納入管理機制內。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上市車款和即將上市車款亦將要求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
為使業者確實落實承諾,政府相關單位已經研擬相關配套進行管理,自業者提出申請程序,如擬自申請中國大陸樣車進口與專業人士來台、進口中國大陸製且供小客車或小客貨兩用車使用之馬達、轉向裝置、車軸、車架四項產品及相關車款申請或換發車輛領牌相關審驗前,需先向產發署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書並取得產發署同意文件後,始得進行申請,相關措施將於2024年8月1日正式實施。
2.智慧機械產業智慧升級與國際鏈結計畫
本計畫強化國際鏈結,推動我國智慧機械切入全球供應鏈,以及培育國內智慧機械系統整合業者,協助國內製造業者運用國際級工業通訊協定,創造接軌國際之應用環境,並結合智慧製造與節能減碳應用,建置整廠整線智慧減碳製造之應用方案(如低碳製程、預兆診斷等),提升產線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及優化能源使用效率能力,促進機械產業朝向「可預測」及「自適化」之智慧化層次發展。
3.電子設備產業發展計畫
透過技術輔導國內電子產業設備之廠商建構完善產業環境、突破技術開發瓶頸,藉由整合國內產學研之能量,提升技術能量,並促成國內傳統機械業者跨入電子產業設備製造商(maker)與設備使用廠商(end user)之合作,共同研發製作所需之設備及其耗材零組件,以提升國內自製率與產業供應鏈的國產化。
4.協助中小企業智慧應用升級計畫
我國製造業中小企業比例超過95%,受限於資源有限,多數中小企業數位化能力不足。本計畫協助具備基礎設備聯網廠商導入智慧化軟體模組在生產線中,如總和稼動率(OEE)管理、工時異常分析、品質異常分析、機台預診等應用。除此之外,本計畫不僅強化國內系統整合技術發展環境,也可以加速製造業中小企業邁向智慧製造,達成提升效率、提升品質、降低成本等效益。
5.智機產業化推動計畫
「智機產業化推動計畫」整合各種智慧技術元素,投入智慧機械自主技術中長期布局與產品創新,使其具備故障預測、精度補償、自動參數設定與自動排程等智慧化功能,補足精密機械產業缺口,以提高整機或關鍵零組件進口替代,並發展解決方案為基礎之智慧機械產品,以建構我國智慧機械產業生態體系為目標。
6.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計畫
廿一世紀是創新世紀,創新將引領未來,而眾所周知美國的創新能力舉世無雙,美國的創業活絡也是世界的翹楚,美國政府也一直致力推動先進製造和重振製造業;而在台灣,我們也在推動產業創新,這正好提供了很好的台美產業合作環境。
我們可以預見,隨著產業朝自動化、智慧化、數位化、高值化和科技化發展,台美產業合作的範疇會從貿易、技術取得、代工,擴大到共同研發、創新產業化、雙向投資、併購及專業人才交流,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成立的目的,即在協助推動台美產業合作與連結,強化彼此的夥伴關係,創造雙方更大的價值與利益。
為有效促進台美產業合作,並推動創新產業化,進一步達成新政策目標,聚焦「亞洲‧矽谷」方案中的「物聯網」與「創新創業」為主,以智慧機械、晶片設計與半導體、綠能科技、生技醫藥產業為輔,鏈結美國創新能量,建構物聯網新創聚落平台,以創新創業驅動經濟成長,以物聯網促進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