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製造部門低減碳有價化推動計畫
透過抵換專案技術支援及夥伴關係開發等方式,逐步建構製造部門減碳有價化合作平台,發掘及媒合製造部門碳權供應管道,以強化減碳誘因機制,進而活絡國內碳交易市場。
2.製造部門低碳生產推動計畫
藉由產業低碳技術應用評析及國外企業推動低碳製程創新技術、因應巴黎協定之低碳策略與案例解析 ,協助我國企業規劃減碳路徑、研提缺口對策,並提供溫室氣體盤查輔導等,以因應法規或供應商之碳管理要求,符合溫室氣體管制目標,並接軌國際。
追蹤產業減碳績效落實程度,協助排除障礙落實改善,並加強產業減碳溝通,以凝聚減碳共識,達成工業部門減碳目標。
3.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計畫
運作溫管法產業因應小組,作為政府與業者溝通平台,鼓勵業者加入國際倡議,商討國際供應鏈及國內減碳要求,並擘劃各行業淨零排放路徑。研議我國製造業調適行動計畫,推動製造業氣候變遷調適。執行「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落實製造部門階段管制目標。針對國內外碳定價制度規劃及趨勢,協助產業因應碳定價。提供產業低碳科技應用補助。
4.產業用水效能提升計畫
近年來台灣地區雨量旱澇分佈不均,且因地形特性不易匯集,普遍造成水資源供應之危機,然而「水資源」之供需問題無論在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或是服務產業中均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因此,確保水源穩定之供應已成為我國總體經濟成長與否之重要一環。
工業區發展迄今,工業局所轄61處工業區中,55處已超過15年,顯示國內老舊工業區將面臨設施老舊、生活機能不足及產業待轉型等問題,為加速產業聚落建構及轉型作業,實有針對工業區內廠商進行產業升級轉型輔導計畫之必要。產業界對於水的需求,勢必隨著工業的持續發展而大增,如何有效節省水資源、達到工業用水的回收與再利用,便成為企業降低對水資源之依賴,及追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有鑒於工業局管轄工業區之平均用水回收率仍有偏低情形,未來如要大幅提升用水效率,以達到我國回收率總體目標,積極營造產業節水環境、協助廠商提升用水回收率乃為必要之措施。
此外,國際間正逐步邁向永續發展的理念目標及建立循環型社會體系之趨勢,而世界各國為推展此理念,均先行選擇適當區域以推動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透過用水平衡及循環再利用觀點,連結園區內各產業之運作以強化用水效率。
本計畫藉由產業節水環境之營造、多元水源應用評估、用水盤查與節水計畫研擬及水資源整合等作業,期協助提升產業用水回收率,以順利達成預期效益目標。
5.產業循環經濟整合推動計畫
以「5+2重點產業」,導入循環創新,提高資源生產力與循環利用率。整合產業上下游產業合作,發展跨產業循環方案,推動媒合/測試。蒐集資源循環關鍵技術,協助業者突破瓶頸及技術升級。
6.輔導產業低汙染排放計畫
分析高空污貢獻之行業及製程別,期將污染防治技術推廣至特定行業,並作為推廣參考。提供產業空污減量技術輔導與諮詢,導入空污低污染排放多元改善方案,以達兼顧空污減量及減少環境足跡目標。評估最適化鍋爐操作參數,建立評估案例,協助提升能效,以達空污減量技術精進目標。
7.產業綠色技術提升計畫
近年來隨著國人環保意識的抬頭,製造業因使用能資源及生產過程產生的各項環境污染問題,廣受各界關注。業界一方面承受國內日益嚴格的環境保護相關法規拘束,另一方面亦受到國際間相關綠色環保潮流的競爭壓力。
本計畫透過多元輔導,於經濟發展同時,協助產業導入先進的環保觀念及技術,建構完整產業供應鏈污染防治體系,提升企業整體經營績效;並檢討整合相關輔導資源,適時提供產業環保法規意見,俾提供廠商完整又易行的資訊及輔導,同時兼顧經濟發展及環保需求。
本計畫目標旨在協助產業順利營運發展,建構資源循環永續利用之產業環境。計畫內容包括「產業環保體質提升輔導」、「環保法規動態研析與因應」、「相關環保議題查核及審查」及「宣導與推廣」等面向,期能促進產業擴大環境改善績效,提升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