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營造產業鏈
建材營造產業鏈是指從事住宅、商辦、工廠或公共工程等建築物體設計、施工或統包之上下游關聯產業。上游包括建材原料提供、基礎工程、結構工程、機電工程及相關施工工程設計等等;而中游則為營造、建設及工程承攬,建設業者通常先取得土地後再進行設計發包及施工,營造業者則負責承攬廠辦、住宅或公共工程之統包工程;下游則包括裝潢、物業管理等行業。
一、上游:
主要為建材原料如鋼筋、H型鋼、水泥、預拌混凝土、砂石、玻陶等供應商,或專精於負責廠辦或住宅的結構工程、機電工程設計之廠商。基礎工程包括管材承裝如水泥管、混凝土等以及自來水導水引水的管線工程、下水道污水系統工程、土地重劃工程等重大民生基礎建設工程的製造承包工程業務。結構工程有SRC鋼構建築工程、鋼架/鋼結構/鐵工修護工程、浮動碼頭工程、港灣工程、工業區廠房土木、設備整合統包工程等。
工程設計包括無塵室工程、產業通風工程、恆溫恆濕工程、環境工程、製程設施、視訊顯像系統、電動車電力動力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電源供應設備、自動化設備等工業相關之設計規劃。機電工程包括節能技術服務、機電空調系統設計整合服務、設備統包工程或動力、電力監控系統工程之建置服務、機器設備之安裝、維修、保養、機械設備之設計、製作、施工等。
二、中游:
營造業之範疇包括承攬修/營繕工程、承造建築如整地、基礎結構、建築設備安裝及土木工程之興建、改建、修繕等行業。目前我國營造業主要可分為建築工程業、土木工程業、專門營造業三大類。其中土木工程業涵蓋道路工程、公用事業設施工程、其他土木工程等;而專門營造業則包括整地、基礎及結構工程、庭園景觀工程、機電、管道及其他建築設備安裝、建物完工裝修工程、其他專門營造業等。營造業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基礎產業,承擔國家土木建築基本建設任務,除了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生活環境品質外,還可引導上游相關材料產業的需求,創造就業機會;營造業所提供的服務,不論是公共工程或是其他產業所需之基礎設施,對國家經濟發展及民生需求滿足影響很大。
營造業具備相當的專業性,並且需擁有基本的技術團隊,產業特性除了包括易受政府政策及推動重大公共工程計畫之影響、競標為取得業務之主要方式、業務來源不穩定、無特定業主、生產時間較長、工程分包細、各小包業務差異性大等等;故臺灣專業的營造廠為維持基本營運,大多轉投資商業廠辦、民間房地產工程或物業管理等相關行業。
我國的營造工程公司多為中小企業,目前只有中鼎工程是國際百大工程承包商及設計公司之一,而中鼎集團目前是台灣最大的國際統包工程公司,所謂統包(EPC)是從設計(Engineering)、採購發包(Procurement)到建造施工(Construction),提供一條龍式的工程服務又國內營造業規模較小,大都只能做地方性的交通建設和建築工程,無法承接國際性的大規模工程。營造業需要加強研發和人才的訓練,研發包括工法、材料的研發,唯有不斷研發與精進技術,才能在國際上持續發展。建築工程業主要從事一般民間住宅建案、不動產開發買賣、租賃等業務為主。建設業通常先取得土地,再負責從整個建築物初始的規劃設計,至最後的完工銷售,一項建案的完成,建商需委託相關行業進行專業分工,包括初始的建築規劃設計所需的工程顧問業、建築師事務所,負責施工、建造的營造廠商,室內裝修所需相關的建材、裝潢、材料、機電、衛浴設備等相關廠商。營建業被視為經濟火車頭之一,蓋房子可以增加水泥、鋼筋、玻璃、磁磚建材的使用,完工後又會帶動設計、裝修、家電、家具的市場需求。
營建業可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生產過程要使用到的砂石、鋼鐵、玻璃、水泥、家具,及之後會使用的裝潢、房屋仲介、物業管理等,再者房地產可增值獲利進而刺激消費。
台灣房地產一直因投資客炒房導致國內房價居於高檔,在薪水不漲物價上漲的態勢下,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房,也顯示營建業與臺灣景氣脫鉤,加上產業的資金動能都放在房地產裡,廠房的擴廠、增加設備與技術研發等資金都被忽略了,致使臺灣許多產業落後,員工薪資凍漲。雖然政府積極透過前瞻計畫、都更、老危等獎勵措施要讓建築活動與提升土地的生產力,期望讓房地產重新發揮火車頭功能,但投機客的炒房反而演變成土地炒作的助燃劑,導致房地產無法帶動國內內需動能反而變成內耗的產業。
近兩年受到新冠疫情以及2022年初俄烏戰爭的爆發,原物料上漲、缺工缺料以及通貨膨脹問題嚴重,營建材料也跟風上漲,進而推升房價續漲且創新高價,有鑑於此,政府屢出新招以平抑房價。隨著房市漲不停,加上美國因通膨升息,政府也跟進升息擬平抑房價,唯獨升息幅度較美國緩慢。
而工程承攬業指的是從事承攬辦理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監造與技術服務諮詢等,這幾年國內外工程規模放大,基礎建設投資熱度增溫,有助於提升我國工程技術服務業者承攬辦理建築服務、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監造與技術服務諮詢等各項業務量,故工程技術服務業在我國服務業之產業地位隨之提高。
三、下游:
裝潢業係由室內設計師整體規劃設計製圖後,再交由木工、油漆、水電等裝潢相關業者,依據設計圖,進行室內裝潢施工。有信譽的室內裝潢設計公司不僅負責整體規劃室內裝潢風格,並確保裝潢施工品質,於一定期間內負有保固責任。物業管理是近年興起一項營建加值服務行業,提供建築物內勞務與服務,物業管理是與建築物使用有關的管理服務,目的在於使建築物使用者享用安全、健康、舒適、清潔、環保、便利及良好生活機能的生活空間,優良的物業管理除了可延續建築物壽命外,也可藉由營運管理來增加收入,提升不動產與土地的價值。物業服務項目包括警衛保全、清潔勞務,以及設備設施類如電力、空調、升降機、給排水、安全系統等之維護、修理、保養等工作。
但過去美國聯準會透過量化寬鬆(QE)放太多錢,致使現在大舉升息要把錢收回,導致非美貨幣重貶,金融市場震盪,而美國2022年以來一共宣布升息6次,累積升息15碼,利率來到3.75%~4.00%,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未來若通膨無法緩解,估計Fed將採取更激進的升息手段以及更加嚴格的貨幣政策。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出現相當大的轉變,亞幣重貶、日圓破底,台灣的新台幣匯率也大貶,加上台海面臨危機與美中科技戰等挑戰,國內外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國內房地產景氣也面臨盤整壓力呈現反轉跡象,雖然央行預估台灣2022年經濟成長率應該落在3%至3.5%,2023年則在2.5%至3%之間;但全球情勢不穩,升息、打炒房、股市下跌與資金退潮等多重影響,估計台灣房地產市場將會呈現相當的賣壓,因此預估未來房市景氣呈現保守下跌態勢。
隨著政府2021年「房地合一稅2.0」新版上路,主要是拉長短期交易的「重稅期」,規定2016年後取得房地、預售屋及特定股權交易,持有2年內賣屋課45%稅率,超過2年、未滿5年內賣屋課稅35%,祭出重稅抑制炒房,修正短期持有的定義,從2年拉長為5年,遏止短買短賣投機行為、房價不當哄抬,落實居住正義。
又為遏止炒房歪風,打房新制度陸續上路,《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已經立法院初審通過,未來限制換約轉售,並重罰炒房行為,最高可處5000萬元,同時增訂檢舉獎金制度、私法人購屋改為許可制,且5年內不得移轉。目前經濟展望持續下修、利率升息效應影響,以及進入總統大選前哨戰,居住正義議題發酵,未來法案加速通過後將更加確定房市政策緊縮走向。
而截至2022年10月底,北台灣新建案推案量累計逾9800億元,其中預售屋建案案量約8445億元、占整體推案量85.5%;新成屋建案案量約1,430億元,占整體推案量的14.5%左右。此外近年房市交易熱絡的新竹地區,截至今2022年10月底,新竹縣市總推案量逼近1,400億元,已較2021年全年推案量高出逾百億元,不過因新推案多採預售模式,新成屋案量僅約41.7億元,占整區推案量3%。
2022下半年開始,台股不斷出現下跌、房貸利率已連三升、國內經濟成長率屢遭下修,致使預售屋及中古屋市場交易件數萎縮的情況日趨顯著,隨著貨幣緊縮態勢確立,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消費者看空房市,致使交易量明顯萎縮;預估2023年在經濟、金融市場、地緣政治風險、地方選舉、房市政策諸多不確定因素下,消費者對於房市後市仍無信心,購屋心態轉趨保守觀望,短期內房市景氣處於多空盤整格局。
公共工程建設是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對於經濟困境,政府更需要擴大公共工程預算編列,以維持經濟成長,而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全面性基礎建設投資,期望透過政府興建完善各種基礎設施,以強化民間投資動能,進而帶動整體經濟成長潛力,
公共建設是國家發展的引擎,短期具有刺激景氣、增加就業與內需的功能,長期更可蓄積資本存量,促進民間投資及改善國民生活品質。政府為加速公共建設投資,完善國家基礎設施,又為了減緩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政府也將全力協助加速公共建設推動,刺激景氣。
受到疫情衝擊、營造業缺料和缺工情形下,2022年公共建設計畫經費規模仍有5,448億元,為歷年次高。近兩年雖有疫情,但公共建設計畫執行率達到95.87%,創下近14年來最高的執行率;且有將近九成案件順利決標,顯示各項公共工程持續順利推動。過去普遍認為公共工程發包不出去,是因為缺工缺料、原物料價格上漲等,但工程會也已歸納出3個原因,包括預算不符實際、工期不符實際,以及契約條件不合理,工程會也已提出具體改善對策與做法;期望未來公共工程的高執行率可有效帶動國內內需與產業發展,以協助推升國內經濟。又政府為了持續推升經濟發展動能,確保台灣在疫情過後繼續向前邁進,將持續以公共建設穩固經濟發展,估計112年整體公建規模近新台幣6000億元,更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