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國上市公司(11家) | 台達電 | 大同 | 三商電 | 凌群 | 華經 |
資通 | 敦陽科 | 喬鼎 | 訊連 | 關貿 | |
精誠 | |||||
本國上櫃公司(14家) | 緯軟 | 凱衛 | 力新 | 寶碩 | 蒙恬 |
智崴 | 中菲 | 國眾 | 三聯 | 訊達 | |
晉泰 | 神盾 | 普鴻 | 大世科 | ||
本國興櫃公司(6家) | 嘉實 | 碩豐 | 物聯 | 鼎恒 | 三竹 |
威睿 | |||||
創櫃公司(5家) | 奇多比 | 一等一科技 | 都以特 | 碩網 | 大數據 |
知名外國企業(1家) | 微軟 |
軟體服務產業鏈簡介
軟體服務產業鏈
軟體服務業可區分為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系統整合服務、電子商務、資料處理服務、通路經銷等行業。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業者從事各領域應用軟體,系統整合服務業者是負責整合硬軟體服務串連與技術服務的諮詢,電子商務是利用網際網路所進行的商業交易活動,資料處理服務業者則提供資料庫資訊之建置、檢索與分析服務以及網站代管等相關業務,通路經銷業者係從事各種的軟體代理銷售業務。
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業者主要係配合客戶營運需要,進行特定應用/系統軟體開發,有依特定產業而發展之應用軟體,如金融、醫療、流通業;或依軟體功能別所發展之特殊應用軟體,如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BI)、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資訊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等。
系統整合服務業者係依客戶特定營運需要而進行軟硬體建置,其服務範圍從前端規劃、設計、執行、整體專案管理、顧問諮詢服務,及整合資訊系統服務等。系統整合服務專案多半包括不同的平台與技術,如系統與客製化之應用開發及整合既有的應用軟體,因系統整合專案的客製化程度較高,故每次專案必須建立合約,藉此定義解決方案的規格與不同層級的產出績效,最終專案的產出為一完整的系統,方可符合專案定義的目的及技術規範。
電子商務係指交易雙方以電腦透過各種網路進行交易活動與相關服務,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電子商務包括訂單透過網路處理、貨款透過網路收付、物流資訊透過網路傳輸、供應鏈管理、網路行銷與交易、線上事務處理、電子資料交換、存貨管理、自動資料收集系統等皆屬之。目前電子商務發展出三種類型的營運模式,一為提供技術與平台給企業,稱作企業對企業(B2B)電子商務服務;另一為直接提供商務服務給消費大眾,在其網路商店進行採購,稱作企業對消費者(B2C)電子商務服務;買賣雙方都是個人,透過拍賣網站進行交易,稱作消費者對消費者(C2C)電子商務服務。B2B服務係利用入口網站提供技術平台給沒有經營網路業務的店家,商家可利用其技術平台,即可進行網路銷售業務,藉此可節省軟體建置與人事成本等費用。B2C服務係透過網路店家經營專屬平台,提供給一般消費者商品買賣交易服務,網路店家需要同時經營網路平台及商品買賣,投入資源相對較大。C2C服務讓買賣雙方透過拍賣網站進行交易,拍賣網站為促成雙方交易的仲介,收取小額的交易手續費。
臺灣電子商務市場興盛,舉凡食、衣、住、行各類產品,幾乎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買賣,而智慧型裝置的普及也為推動電子商務市場成長的助力。臺灣電子商務市場競爭激烈,從早期的網路拍賣競標,到今天的快速成交服務,以及廠商從虛擬店家擴展到實體店面,以及實體店家進軍網路虛擬市場,結合手機行動購物,進行虛實整合,提供消費者各種介面的快速下單功能。
而隨著電商發達,也發展出相關的金流業務,台灣行動支付普及率自2014年4.8%成長至2018年53.7%,而根據資策會MIC調查,目前國內行動支付認知率達92.5%,認知率前三名為LINE、Apple及街口支付。且有四成民眾常用行動支付,九成用戶只在國內使用行動支付; 2018年各年齡層普及率均有所成長,全年齡用戶比例皆超過四成,且18~45歲的年輕、青壯年用戶普及率已超過六成,代表行動支付已經擴散。而相較中國大陸,台灣對於第三方支付與電子支付的定義不太相同,其中以是否支援「轉帳功能」作區分;可轉帳的就是電子支付,而不可以轉帳、儲值的就是第三方支付。
金管會在2015年訂定的「電子化支付比率5年倍增計畫」,目標是將電子化支付占消費比重從26%增至52%,但目前電子化支付占比僅38%。因此目前金管會正研擬開放超商接受民眾以信用卡支付代收費用,包括公私立學校學雜費、瓦斯費、 有線電視費、電信費、管理費及外勞仲介費等六項,藉以擴大電子化支付使用場景。。
舉凡線上儲值、代收代付及帳戶移轉、線上結合線下付款,用手機掃描實體商品型錄的QR Code後,手機變成支付媒介,第三方支付帳戶成為後端金流,物流與金流的整合,也為軟體業者開創了一項新興重點發展業務;而在各國政府的政策支持、資料傳輸與身分驗證技術的成熟、行動支付新舊業者的投入、以及由年輕族群為首的付款習慣移轉等因素影響下,行動支付的發展即將進入新的階段,不只整體市場的成長將更為明顯,也將有更多實體商家或網路商家串聯行動支付,甚至各家業者推出各種方案;行動支付即是以手機為載具,於付款當下透過特定傳輸技術或裝置,使用非現金的金融工具並搭配認證步驟,與實體商店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但業者為了能滿足消費者的各種使用習慣以加速滲透市場,故逐漸從行動裝置衍生至其他載具,像是服飾配件、智慧車載和智慧家電等;行動支付整體產業開始朝向「跨國界、跨載具、跨情境、跨虛實」的方向發展,也因此讓行動支付的使用障礙逐漸平坦化。
資料處理服務係指資料備份、回復、資料重複備份,及提供網站代管等業務。因電腦系統由許多元件組成,任何一個元件故障,都有可能導致資料破壞或遺失,使得長久以來建立的資料毀於一旦,且不管是天災或人為破壞都會有可能造成系統的當機故障、無法使用,因此資料處理服務是維護企業資訊安全必要的一環,也因資訊安全的需求,帶動解決企業資訊安全方案的市場商機。目前資安問題更形重要,而未來行動手機也將衍生出諸多資安問題。
通路經銷業者係提供套裝軟體的銷售,包括代理國內外品牌業者商用軟體、開發軟體、辦公室應用軟體等,其亦提供客戶相關軟體的教育訓練,協助客戶與消費者能夠使用其代理銷售之軟體。
因應新時代、新技術的來臨,行動應用、巨量資料、社交媒體等新興科技的蓬勃發展,雲端服務及市場快速發展。雲端運算環境將會改變企業軟體的建置模式,企業將不再需要花費龐大金額買斷軟體授權,而是每月以租用付費方式透過網路取得軟體使用權。另隨著辦公環境e化,電腦終端設備輕薄化,員工在辦公室內利用自有設備工作的需求日漸提升,一方面員工使用自己的軟體,同時公司要兼顧資訊安全及資料保全,因此桌面虛擬化將可以滿足雙方需求,催生了雲端計算的服務模式,包括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DaaS(Desktop as a Service)等,未來包括作業系統、軟體及設定操作都可以透過網路雲端的方式來完成。目前臺灣雲端服務應用以IaaS為大宗,SaaS應用主要為電子郵件、視訊會議、文件分享等,未來雲端資安、雲端儲存、虛擬桌面、文書處理等應用的發展前景則相當可觀。
雲端服務需求快速興起,軟體大廠不得不改變產品策略,國際雲端廠商──AWS、Microsoft、Google都定位雲端未來是以資料為驅動的雲端平臺,一致認同的目標即是AI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而四強積極布局的技術,則是Serverless無伺服器運算;無伺服器運算是指伺服器的部署、維運與管理,都由雲端廠商所負責,使用者連虛擬機器都不必理會,只要撰寫程式碼,交付雲端平臺執行即可。
而雲端廠商在差異化的產品策略中,微軟的雲計算Azure已經發展成混合平台,能以混合雲( hybrid cloud )形式為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又微軟最新的Azure IoT PnP計畫,是隨插即用的雲端物聯網技術,可將IoT裝置連線到雲端,微軟積極轉型設立雲端物網平台大搶全球物聯網(IoT)龐大商機。
Google的GCP 擁有aaS平台,並且在應用容器、大數據管理和AI機器學習包含 Seach Chrome、Youtube 等功能強大的資料與分析服務,目前正積極的擴張全球設施的規模,布建自有的光纖海底電纜,提供跨國快速網路,更在台灣設有彰濱機房據點,優將資料留在本地並享受高品質連線,免除海底電纜這項變因造成的網路延遲、中斷。
AWS 和其他平台相比擁有先發優勢,如今提供的運算、儲存、資料庫、分析、應用程式服務超過 70 種,AWS在安全性上具有更多的精細安全性控制機制,可管理對 AWS 產品和 API 的訪問,並且至今擁有58種和規性認證;在問題發生時,客戶也能從提供豐富的技術文件與成熟的技術支援中獲得良好的協助。覆蓋面最廣最深也就自然成為大多數用戶的首選。
又金融業導入雲端服務的相關規範有新進展,金管會已核准銀行資料上雲端,但委託雲端服務業者處理的客戶資料以及資料儲存地,要以我國境內為原則。若是資料儲存地位於境外,得遵守三項規定辦理。資料上雲端、純網銀,再加上OpenAPI三大政策,預期臺灣金融業將帶來新一波的爆發成長,而且可串連電商、網路產業的生態圈發展,但更重要的是把臺灣雲端市場做大了。
而微軟Windows10開啟了新的作業系統架構,包含一系列的應用程式,如Outlook、Office套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用戶端App,除了桌面環境,也可以在手機和小型平板電腦上使用。此外,微軟提供新的網路技術HTML5,Google開發的Android系統、Red Hat、Canonical等業者開發的Linux系統,以及NoSQL、Hadoop等軟體,皆有助於業者在雲端環境下開發新軟體。
隨著雲端應用改變了軟體可以不受侷限地隨時被使用,行動工作及行動消費模式亦日漸普及,行動軟體逐漸侵蝕現有電腦軟體市場,並對以傳統電腦系統架構為開發重點的軟體廠商形成挑戰,同時也催生了新型態軟體服務業者如社群媒體及開發專屬應用程式(APP)軟體公司的興起,以及近年來社群媒體業者如Instagram、Facebook、LinkedIn、Line、微信等躍升全球知名軟體公司,種種各式各樣的新興服務型態軟體公司,也正因應雲端應用快速發展而衍生。
而隨著行動通訊軟體的應用,新型態的商業模式也不斷竄起,如共享經濟的Uber、Airbnb,透過社群、影音、直播的網紅經濟,利用雲端媒體平台,累積流量、建立知名度、吸引粉絲,又搭配VR眼鏡的應用讓影像更顯逼真,在在顯示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特性,促使產業生態、開發流程出現變化。
現今舉凡從3D列印、雲端運算、物聯網、大數據、共享經濟 (例如 Uber)到VR、AR、人工智慧,全部都需要依靠軟體才能實現。而隨著智慧科技盛行、行動支付的興起,金融科技(Fintech)、區塊鏈經濟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區塊鏈技術是繼網際網路後的第四波工業革命的潛力科技之一,目前各行業領域領導業者,正積極嘗試發展全球跨域(跨國域、跨領域)價值移轉應用,以打造全球價值聯網的生態系,且區塊鏈技術可能是自網路問世以來目前為止最棒的發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及資料無法被竄改的特性日漸被認為可能顛覆人類數千年來交易基礎,區塊鏈的應用想像空間跟發展潛力極大,從金融領域到物聯網、雲端運算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整體而言,臺灣電腦系統軟體服務業高達上千家,可進一步細分為軟體服務業、系統整合服務業及其他系統設計服務業等,其中電腦軟體服務業約占九成,其中又以系統整合為大宗。在軟體吞噬世界時代,各行業都需要軟體,不論是網路新創、遊戲軟體、行動APP,都需要相當的軟體服務開發,但軟體業在台灣規模小,許多跨領域的整合,包括與電子業、醫療服務、金融服務等,也因市場規模過小而發展不易。
未來是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的時代,統稱為AIOT,尤其進入雲端與AI人工智慧時代,投資成本相對較低,台灣有優越的地理優勢,只要軟體廠商做好國際化營運準備,未來充滿商機;因軟體是支撐硬體轉型的基礎,且未來資通訊產業的軟硬整合將成趨勢。
而國際大廠微軟在台成立「AI研發中心」,聚焦AI技術研究及產業應用開發,著重AI的產業垂直整合,因台灣的製造業是研發中心相當關注的產業;而未來傳統產業服務的升級也都需要軟體,但台灣軟體人才有限,政府唯有積極推動軟硬整合,引導軟體產業創新,結合硬體產業,發揮既有的優勢,培育新興人才,才能讓台灣形成相當的產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