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產業面
個體公司面

上游
中游
下游

紡織產業鏈簡介

紡織產業鏈上游為石化原料,經製造成尼龍纖維、聚酯纖維、嫘縈纖維、碳纖維等人纖產品後,再紡成紗線,然後經過織造成布疋,再經漂白、染色、印花、塗佈、整理等染整程序,裁製縫合為成衣製品或其他相關紡織商品。

紡織品製造流程可分為纖維、紡織、染整、成衣/居家紡織類品等四大階段,其中紡織又可進一步區分為紡紗與織造兩個步驟:紡紗是由粗紗轉化為細紗,紗線送至工廠後,再將紗線插至紡織機台的運作軸心上,紡織機台將紗線向上抽離並送至紡織機;接下來為織造步驟,在此階段藉由紡織機器內梭子不停地來回穿梭,最後編成為一塊布,布織物(含棉、毛、合成纖維等)整理成箱後即可送至下游廠商進行後段加工處理。

一、上游:

紡織產業的上游原料除了天然的棉花、毛料、絲、麻等,亦包括塑化原料,例如生產聚酯產品用的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純對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生產尼龍產品所需的己內醯胺(Caprolactam,CPL),以及生產亞克力棉所需的丙烯腈(Acrylonitrile,AN)等;在人造纖維的生產鏈上,PTA的上游石化原料為對二甲苯(p-Xylene,PX),EG上游的石化原料為乙烯(Ethylene),而乙烯的上游為石油腦(Nathptha)。目前國內紡織產業原料來源除了臺灣廠商以外,亦有部分來自海外進口,尤以天然纖維為主。

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將會牽動紡織上游原物料價格的走勢,尼龍重要的石化原料CPL與原油價格具高度連動性,而PTA與EG也會隨著油價而調整,但除油價影響,下游聚酯類產品的需求多寡也會影響PTA與EG的價格。

    2024年因地緣政治因素,烏俄戰爭與以哈衝突未解,加上紅海衝突,油價第一季處於高檔。但隨著大環境持續的高通膨和高利率削弱了全球最大燃油消費國美國的經濟活動,進而可能導致需求下降,加上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的製造業也意外收縮,疲軟的經濟數據引發市場了對石油需求不景氣的擔憂。目前OPEC+合計每天減產586萬桶原油,大約占全球需求量5.7%,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等OPEC+內部主要產油國,目前OPEC+成員國共減產586萬桶/日,其中有366萬桶/日預期在2024年底到期,8個成員國自願減產220萬桶/日則將在2024年6月到期。而OPEC+近期決定,則把366萬桶/日的減產延長至2025年底,220萬桶/日的減產雖延長到2024年9月,但將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逐步取消。市場預估延長減產可協助抵消美國頁岩油產量飆升,以及全球需求疲弱對油價所造成的衝擊,因此估計2024年下半年油價約在70-85美元區間盤整。

乙二醇(EG)是化纖原料之一,與PTA聚合後,成為聚酯化纖原料,拉成聚酯絲、織成布,是布匹、服飾的主要原料,具有棉花等原料的替代性;因EG原料的EO(環氧乙烷)儲存不易且具有爆炸性,因此廠商通常不會建立大量庫存,因此EG的價格常因短期需求變動而呈現急漲急跌趨勢,因此淡旺季需要看下游產品而定;而PTA是由PX轉化而成,並以醋酸為溶劑,於高溫及適合壓力進行氧化,再精製而成。目前全球90%以上的PTA用於生產聚酯切片(簡稱PET),PET分為聚酯纖維、聚酯薄膜、瓶用酯粒和聚酯。PTA的下游延伸產品主要是聚酯纖維。聚酯纖維,俗稱滌綸。在化纖中屬於合成纖維;合成纖維製造業是化纖行業中規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業。

石油是塑化業最重要的原料,因此塑化原料價格劇烈波動,也因EG保存不易,價格取決於油價的高低;因此,油價上漲EG價格相對也漲,但油價下跌會致使與其連動性高的石化中間原料苯乙烯(SM)報價同步回軟;中國大陸EG前幾年因新增產能,壓制價格走勢,但2024年EG(乙二醇)因港口庫存已明顯去化,目前市場共識以供需結構改善為主,顯見大陸的庫存逐漸去化中,雖整體庫存依舊高位,但隨著庫存壓力逐步釋放,價格將可望回升。

   2024年紅海危機讓美國出口亞洲的運費與航程大幅增加,加上中東地區部份產線因營運效率不佳而停產,因此大陸EG進口量減少,亞洲EG的行情可望上漲。又地緣政治因素讓油價、乙烯原料成本價格提高,支撐大陸EG價格可微調;加上PTA下游聚酯客戶陸續復產開動率提升,及下游開動率回升並補庫存,供需面在價格上有一定的支撐。又二甲苯(PX)是PTA生產的原料,當石油價格上漲,CPL與EG、PTA等化纖原料價格也跟著上揚,而若油價格下跌,因PTA原料來源只有原油,因此PTA價格緊跟國際油價走勢;因PTA在短纖生產中的原料佔比達85%,所以短纖價格多與PTA保持一致;而PX也因國際油價墊高,帶動PX報價緩步走揚,且受惠下游產品積極擴產,支撐PX現貨利差處於獲利狀態。

尼龍主要原料是CPL,而CPL主要是銷售給尼龍業者聚合成尼龍粒,再供抽絲或工程塑膠領域使用,若油價上漲,對CPL報價有利,2024年油價處於高檔,因此CPL尼龍第1季已感受到訂單溫和成長,展望2024年下半年,因地緣政治風險較高,油價估計將居高檔,加上景氣復甦回溫,估計下半年保持較樂觀態度。

全球因地緣政治因素、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下,加上高利率、高物價的狀況下,當民眾收入有限時,必將縮衣節食,而傳統下半年為紡織業旺季,加上2024年又逢奧運年,雖聚酯絲因品牌客戶去庫存態勢不變,但服飾消費市場復甦動能仍有相當市場,目前市場傳聞2024年下半年將因美國總統大選FED會提前降息,將為經濟注入新活力,民眾購買力恢復後將可帶動零售消費市場回溫。

二、中游:

紡織產業的中游有人造纖維產品、天然纖維產品、化學助劑,以及經由以上材料紡織而成的紗與布料。天然纖維分為植物纖維與動物纖維,植物纖維有棉、麻、黃麻、苧麻等,動物纖維則有羊毛、兔毛、蠶絲、駱駝毛等。由於臺灣天然纖維產量有限,且天然纖維的生產來源不穩定,因此就利用人工的方法來製造來源穩定、價廉且性質又類似天然纖維的物料,如嫘縈、醋酸纖維等。人造纖維與天然纖維混合,再經過一些特別的加工整理,製成的衣料便能發揮不縮水、不皺、易洗、快乾的特點,增加穿著時的舒適度。

全球主要棉花產地印度、中國和美國的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70%,隨著氣候暖化,受到極端大雨與乾旱的影響,導致全球棉花產量大減,若氣候變遷持續加劇,棉花的價格將會持續上漲,而成本增加會使衣物價格上漲,國內紡織業的機能衣,會用到的棉花是屬於高質化材質,估計服飾業的價格會繼續上漲,而未來廉價的服裝與衛生用品材料可能都會變成是聚酯。

臺灣因天然纖維不足,生產人造纖維比例高達85%,國內纖維系列產品又以聚醯胺(尼龍)與聚酯產品為主。而尼龍粒除了生產尼龍絲外,亦可生產汽車零件所需的工程塑膠;聚酯粒運用範圍更廣,除了生產聚酯絲、聚酯棉與聚酯加工絲等紡織品,亦可用來生產瓶用聚酯粒、聚酯薄膜,瓶用聚酯粒可製作寶特瓶,聚酯薄膜則生產工業用、光電用與包裝用膜;尼龍絲的用途有衣料用布、皮包布、傘布、織帶、內裡、泳衣、內衣、滑雪裝、軍用背包等。因天然纖維已無明顯成長趨勢,且價格高漲;而人造纖維因歐美地區的使用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影響擴及也改變了亞洲的消費習慣,故未來紡織業將以人造纖維產量增加為主。目前臺灣紡織業成為產業結構中最完整的生產體系,且臺灣紡織品是世界機能性紡織品消費市場主要原料供應來源之一。

臺灣紡織業在業者努力轉型下已朝精緻化、差異化布局,也已走出嶄新的一條道路,而受惠運動風潮興起,機能性紡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臺灣廠商在機能性紡織產業價值鏈已成為全球知名服裝品牌的重要供應鏈之一,產品已發展成防風透氣、防水透氣、快乾、抗起毛球、彈性貼合以及輕量保溫、防水透氣等等綜效功能,加上目前高科技產業與紡織業結合,穿戴式的產品與智慧衣相關應用出爐,展示臺灣廠商的競爭優勢;目前臺灣已提供全球國際知名品牌七成的機能性布料,目前全球知名的戶外或運動品牌長期都是臺灣紡織業的目標客戶,包括知名運動品牌Nike、Under Armour、Adidas等都是台灣廠商代工,臺灣已成為全球主要人造纖維供應國,其中機能性與高質感布料是臺灣紡織品的特色。

   歐洲高端市場對環保的要求很高,因此環保布料也是另一個新趨勢,舉凡原料來源與生產製造整個流程,都要符合環保標準,現階段台廠努力取得國際機構的環保認證,染料也改成天然植物染等等,積極做出環保衣與中國市場做差異化區隔。尤其近年國際知名品牌加深環保材質的比重,服裝新品中採用「回收聚酯」的比例逐年成長,尤其全球淨零碳排下,品牌客戶對環保回收酯粒(R-PET)的需求不減反增,顯示國際品牌正以具體行動支持國際永續目標,故此類產品價格受到的波動影響較小。而瓶用酯粒因夏季到來正當旺季,但因中國大陸市場流血輸出、削價競爭致使2024年瓶用酯粒的獲利受到壓縮,市場價格不如以往。

目前臺灣在機能性紡織原料已開發有成,如抗菌防臭、防火、抗紫外線、環保、彈性、保暖、保冷等功能紗,具快速排汗、延展性、不沾汙且保持色澤鮮豔的3D立體紗,具除臭吸濕、防除霉菌等功能的竹炭纖維,還開發具節能環保概念的回收寶特瓶環保紗等新素材,獲得國際知名運動品牌青睞。

三、 下游:

   染整、成衣業與其他居家織品業為紡織業之下游,染整是紡織產業中最耗能、耗水的一環,但染整也提供織品產品差異化及附加價值的重要環節,為了因應國際間對環保要求,近期來染整業著重於提升染整技術,發展低碳或環保綠色商品,以達到節能減碳,生產符合國際環保法規產品。在循環經濟的帶動下,將舊衣、廢布等織物回收後製成再生酯粒,已成繼廢棄寶特瓶、海洋垃圾回收之後市場最新的再生材料。

成衣及居家織品業為紡織業上中下游之中加工層次與附加價值最高者,但國內因勞動力不足、工資上漲以及新興國家崛起(如印尼、土耳其、巴西、中國大陸、越南等),近年來台廠逐漸調整產業結構將生產轉為行銷為主,以及直接於海外市場投資,且強化產品設計能力發展,從獨特設計風格或功能性,如機能性、保暖、快乾、透氣、奈米科技、生物材料技術、環保科技、殺菌效果、防電磁波等角度切入。

美中貿易戰影響,全球品牌服飾業者因關稅與為降低成本考量,改採一站式購足,重心移往東南亞,國內紡纖上中下游原料、紗線、布及成衣廠已陸續擴大、拉伙結群在東南亞創造一條龍的供應鏈,東南亞已成紡纖廠除台灣外的第二生產基地。又東南亞紡纖供應鏈愈來愈成熟、加上市場需求增加,雖紡纖產業目前景氣低迷,紡織廠仍加快擴充產線、產能來爭取訂單,為營運復甦添成長動能。然而越南設廠的土地成本已上漲10倍以上,勞工薪資每年也以10%~15%的速度上調;在越南土地、人力成本逐年高漲下,印尼已成國內紡纖廠繼越南之後,全力投入的東南亞生產基地。

中國大陸於2024年4月公告,認為自我國進口之聚碳酸酯存在傾銷,因此對台灣所生產的聚碳酸酯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又中國大陸宣布自6月15日起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134個原產於台灣進口商品的關稅減讓。這些措施對台灣廠商而言,傷害很大,尤其東南亞或韓國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免稅、中韓FTA,但台灣的中小企業卻都沒有,關稅必定比較高,本來透過ECFA可以比較低,但接下來可能關稅會增加,對以出口為導向的紡織業相當不利,尤其上游的原物料供應承受相當大的競爭。紡織業屬勞力密集型工業,隨著設備老舊、勞工年紀變大等因素,生產效率將逐漸降;紡織業可將生產過程做數位化,透過數位化方式,把生產環節串接起整條的供應鏈,也是智慧製造的一種優化模式。目前政府正協助我國相關業者提前布局及分散市場,包括拓展歐美、東南亞、土耳其、北非等中國以外地區市場,或透過異業結盟拓展海外市場。

目前市場對數位設計、3D設計工具、數位布料、數位色彩管理、數位打樣、數位資產管理、混合實境展示、虛擬試衣間跟供應鏈透明化管理等工具的採用率提升,台廠可發展智慧化製造,布局時尚紡織元宇宙,可提供消費者有別於以往的體驗服務,搭配近年開發效果卓著的機能、環保與回收布料,將供應商集中統合、價值鏈垂直整合、數位化商品整合等集結一起,以因應品牌客戶對一站式、集中採購的需求,為數位循環時尚做好準備,尤其未來環保、減碳與機能型的高端產品將是國際品牌的產品主流,而環保性紡織品、生物可分解塑化材質以及天然材質如棉紡織品將會成為市場主流,如此隨時可以串接歐美品牌,為縮短服飾生產與降低環境污染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