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元件產業鏈簡介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的材料供應商,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之製造業者,下游為各類電子產品之供應商。
一、上游: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材料供應商。台灣被動元件產業相關廠商主要專注於被動元件之生產,極少投入上游材料開發,目前台灣被動元件產業所需要的材料,如介面瓷粉、陶瓷基板、氧化鋁基板、石英基板、導電接著劑、陰極箔等,七成以上由日系廠商所提供。
二、中游:
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製造商。被動元件為不可或缺的電子元件,廣泛應用於PC、手機、平板電腦、伺服器、視聽設備、汽車等產品。陶瓷電容受到青睞因有耐高電壓、高熱、運作溫度範圍廣及高頻使用時損失率低等物理特性,且能晶片化使體積縮小、價格低廉及穩定性高等優勢非常適合大量生產。
全球被動元件產業自2022年經歷長達一年多的庫存調整,2023年全球通膨壓力加上中國市場復甦進度不如預期,多數電子產業仍處於去庫存的階段,各大廠仍持續控管產能,多數被動元件廠都祭出減產策略控制供給量,因此庫存正持續改善,目前客戶端、通路端以及製造商的庫存均已經降至合理水位,預期大多數生產商的MLCC庫存可在2023年第二季達到健康水準。多數廠商營收自2023年第二季已開始緩步走出谷底,整體而言被動元件產業的景氣正在復甦,雖然緩慢但卻穩定。
半導體產業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庫存調整,惟被動元件自2022年第1季即進入調節階段,包括實施減產策略和降低產能利用率等,運用控制產出方式防範價格崩盤,也因此積極布局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尤其聚焦趨勢上的電動車、車用電子,以及穩健成長的工控、自動化領域,成為各大被動元件廠積極加大力道的首要目標。
台廠近年為了持續拉高利基型產品比重,強化面對總體不利因素的能力,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陸續透過優化既有產品以及發動併購,取得高階產品應用,降低標準品比重。國巨2023年與歐洲高階感測廠完成合併後,國巨在車用產品市占率將超越日本太陽誘電,打破過去日商壟斷的情況。2023年下半年5G、車用、工規等高階MLCC為主的高雄大發新廠的產能亦陸續開出,2023年特殊品占比可望超過八成,在消費市場不振之際有望力抗景氣寒風。
車用電子成為近年被動元件廠的兵家必爭之地,過往皆由日系大廠主導車用市場,然在整體需求提升下,不只韓國大廠陸續通過車廠驗證,台廠也紛紛透過併購、擴產等方式擴張車用佈局。過往歐美車廠多採用日系廠商的電阻,但近年日廠未積極擴充產能,部分客戶為防止2018年車用電阻缺料狀況再度發生,台灣被動元件廠商亦獲得產品認證,成為車用電阻主要供應商之一。除了被動元件龍頭廠商國巨積極轉向利基產品,華新科亦將主要資源和產能轉移到車規電容、晶片電阻等高階產品,斥資百億元在馬來西亞及台灣擴產,其中馬來西亞廠專門生產車用電阻,產能將增10倍。由於車廠認證門檻極高,一旦通過驗證,穩定的訂單量、較高的單價,挹注被動元件產業穩定而龐大的產能出海口。被動元件大廠紛紛轉型拚增加高階產品比重,車用產品將扮演重要的領頭羊。
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在近年來為提升競爭力,除了跨入利基型產品,也透過併購增強產品線與實力,增加全系列產品縱深,鞏固市場地位。展望2023年,市場原本預期被動元件產業最快2023年下半年可迎來反彈,現在時間點往後延到2024年初。廠商2023年將積極朝高附加價值產品布局,以穩健經營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