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元件產業鏈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的材料供應商,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及振盪器之製造業者,下游為各類電子產品之供應商。
一、上游:
被動元件產業上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材料供應商。台灣被動元件產業相關廠商主要專注於被動元件之生產,極少投入上游材料開發,目前台灣被動元件產業所需要的材料,如介面瓷粉、陶瓷基板、氧化鋁基板、石英基板、導電接著劑、陰極箔等,七成以上由日系廠商所提供。
二、中游:
中游為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濾波器、振盪器之製造商。被動元件為不可或缺的電子元件,廣泛應用於PC、手機、平板電腦、伺服器、視聽設備、汽車等產品。陶瓷電容受到青睞是因有耐高電壓、高熱、運作溫度範圍廣及高頻使用時損失率低等物理特性,且能晶片化使體積縮小、價格低廉及穩定性高等優勢非常適合大量生產。
2020年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因庫存經過2019年去化後,客戶啟動回補庫存措施,隨著在家工作與宅經濟發酵,NB、通訊、5G基地台等客戶急單需求持續,讓被動元件常用規格供需吃緊情況持續,使報價續漲。隨中國復工及遠距辦公需求帶動,台灣被動元件廠商第二季開始產能利率明顯提升。2020年被動元件產業受惠於5G、手機、車用與Chromebook等需求持續擴大,以及市場供給控制得宜,近期MLCC、晶片電阻、LTCC都傳出漲聲,整體有利後市營運,另外被動元件目前庫存水位偏低,訂單能見度延長,加上終端需求即將恢復尋常性成長的預期心理之下,下游客戶釋單動作轉趨積極,能見度則已經延伸至2021年第一季。
另一方面,電子元件業者在5G智慧手機的供應上競爭激烈,已在4G產品占有市占優勢的日本元件業者,希望藉MLCC微型化技術,保持相對於大陸和南韓對手的領先差距。另外,近年村田製作所、TDK、太陽誘電(Taiyo Yuden)等日商陸續轉至將資源耕耘車用工控市場,中國大陸手機市場的MLCC需求成為台系廠商的主力戰場,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強化對5G、物聯網及車用等未來全新應用發展,且因疫情而導致宅經濟的興起也發掘新商機。2020年中國大陸政策性布建大量5G基地台的方向明確,受惠於5G相關應用增加,被動元件價格可望維持平穩,帶動2020年台灣被動元件產業成長。
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在近年來為提升競爭力,除了跨入利基型產品,也透過併購增強產品線與實力,國巨積極擴充積層陶瓷電容產能,興建台灣高雄大發三廠擴充MLCC產能,預估高雄大發三廠將於2022年8月下旬完工、10月量產,屆時國巨集團MLCC月產能可再增加200億顆,總月產能將可達1000億顆,穩居全球第3大供應商。因應5G需求,華新科積極布局低溫共燒陶瓷(LTCC)元件,規劃年2021年設立高雄科學園區新廠,主要產品包括低溫共燒陶瓷(LTCC)元件及車規MLCC產品。展望2021年,受惠5G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升,加上整體車市已於2020年第三季開始反轉,電動車(EV)及汽車電子等需求逐漸增加應用,5G和車用促使被動元件需求強勁,其中電動車對 MLCC需求大幅提升,預期2021年被動元件仍持續供不應求,MLCC和晶片電阻報價有機會持續調漲,2021年全球被動元件產值可望較2020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