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之發展主流顯示技術為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液晶顯示器產業鏈之上游包括化學品材料、背光源、光罩、ITO導電基板、塑膠框、稜鏡片、擴散膜、增亮膜、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驅動IC等零組件之供應商;中游則為液晶面板、顯示器模組組裝及相關生產製程與檢測設備之供應商;下游為平面顯示器各類應用產品如筆記型電腦、液晶監視器與液晶電視、智慧型手機等供應商。
一、上游:
包括化學品材料(如光阻劑、ITO靶材、玻璃基板、配向膜等)、背光源(如發光二極體及冷陰極管)、光罩、ITO導電基板、塑膠框、稜鏡片、擴散膜、增亮膜、導光板、背光模組(指將背光源及稜鏡片及增亮膜、擴散膜、導光板等整合而成的模組)、驅動IC等,目前台灣廠商在部分的零組件上,如彩色濾光片、稜鏡片、增亮膜、擴散膜、偏光板、驅動IC、背光模組等,已在產業供應鏈上取得一席之地。但目前TFT-LCD產業上游材料如玻璃基板、ITO靶材及偏光板的PVA膜等,主要仍仰賴日系廠商供應。
二、中游:
中游則為液晶面板、顯示器模組及相關生產製程與檢測設備之供應商,TFT-LCD面板的前段製程包含Array(係指在玻璃基板上利用導電體塗佈、微影照相及曝光顯像等精密技術,製作出所須之電極基板)及Cell(係以前段TFT Array的玻璃為基板,與彩色濾光片的玻璃基板結合,並在兩片玻璃基板間滴上液晶後貼合,再將大片玻璃切割成面板)兩階段,均為半導體相關製程。而設備是提升產能及生產技術的必要投資,再加上產線除了機台數量外,可生產的玻璃基板尺寸大小,亦會直接影響到產品成本以及生產效率,因此隨著下游產品的需求成長,業者亦需不斷地更新研發技術以及擴張產線,以滿足下游產品之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下游:
將液晶面板根據其尺寸分為大尺寸液晶面板(含10.4吋以上)與中小尺寸面板(10.4吋以下),而其主要應用產品大尺寸面板主要包含:筆記型電腦、液晶監視器與液晶電視等。中小尺寸面板應用產品則為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與車載工控面板等。
(一)大尺寸顯示器:
2021年上半年電視品牌面臨面板、整機相關零組料件交期延長,造成品牌和代工廠長短料情況嚴峻,間接拉長電視生產周期,部分出貨遞延至第2季。但第2季末因中國大陸、東南亞終端市場疲軟波及,品牌商備貨回歸理性,導致小尺寸電視面板需求走弱。2021年下半年全球部分經濟活動、日常生活回歸常軌,TV面板報價自8月上旬下跌,迄今最大跌幅超過40%,2021年10月電視面板價格大幅下滑,最高跌幅超過兩成,為史上最大跌幅。連續下跌數月的大宗電視面板,報價最快可能在2022年1月或第一季底前相繼止跌。主要是因為近期品牌客戶把握部分尺寸電視面板成本較低及採購旺季、積極促銷,順利降低了整體庫存水位。電視品牌廠在第三季面板價格回落、利潤空間增加下恢復積極採購策略,加上中國大陸雙11銷售報喜,歐美的感恩節、黑五購物節銷售呈數量小跌、但業績成長的佳績,讓電視品牌廠開始回補庫存,整體需求回溫、價格跌勢收斂。電視市場在經過修正後,電視面板較往年快速止跌,廠商對市況並不悲觀,預期2022年第1季仍將缺貨。
除電視市場需求逐漸回溫,商用需求仍強,雖然資訊電子面板進入傳統淡季,12月包括液晶顯示器和筆電面板,各尺寸全面下跌,跌勢有深有淺。預期2022年第2季電視、消費性IT面板價格可望同步升溫,樂觀看待2022年下半年產業傳統旺季。
現階段面板市場供需狀況,首先觀察供給面,由於中國大陸政府補貼重心由面板產業轉向半導體產業,大陸面板廠擴產動作已未如先前積極,在後續新產能相繼開出後,預估2024年大陸面板廠7~10.5代線總數將達25座,大尺寸面板供給仍增加,仍不利長期價格走勢。
(二)中小尺寸顯示器:
智慧型手機面板部分,2021年上半年全球多地疫情反覆導致2021年需求不及預期。在汽車面板方面,雖然汽車產業受晶片短缺影響,紛紛下修2021年整車出貨目標,但各品牌廠為搶攻高端市場,新車款均擴大導入顯示器應用,智慧座艙成為廠商差異化亮點,也推升螢幕搭載率,助推車用面板需求逆勢成長,2021年前裝車用面板部分,友達已躍居全球第二。車用面板持續朝高解析度、大尺寸化、極致窄邊框趨勢發展,加上面板業者積極推廣LTPS LCD下,預期2021年LTPS LCD 車用面板出貨量將大幅成長,滲透率也將突破1成。縱使車用晶片短缺將影響整車出貨、放緩車用面板需求,但觀察整體車用面板市場供需仍吃緊,加上價格相對穩定,也成為各大面板廠近年積極搶進的市場之一。考慮到電動車產業的爆發式成長,以及汽車智慧化和自動駕駛趨勢的興起,汽車產業需求將繼續保持強勁,汽車面板有潛力成為顯示市場的第六大應用。
另外Mini LED和QD-OLED技術正從市場崛起,而隨著元宇宙興起,以及5G網路成熟,這些應用將逐漸推動顯示市場成長。面板產業歷經LCD市場激烈競爭後,2020年開始由中國廠商穩坐霸主地位,拿下全球過半市占,韓廠、台廠則各自轉攻 OLED、Mini/Micro LED市場。
2021年看到OLED除了在智慧型手機搭載率持續上升外,同時在筆電和平板的需求也在上升,使OLED廠商也在積極擴張產能。SDC、LGD、京東方三大龍頭都增加產能。另外SDC也在2021年底開始生產QD-OLED 面板,預計將打入進入高階電視產品,與Mini LED和W OLED 電視競爭。
對比韓國、中國面板廠爭相搶進OLED技術,台廠友達與群創近年則專注發展Mini/Micro LED。其中,Mini LED價格逐步具備優勢,加上品牌廠接受度提高,應用已涵蓋平板、筆電等,友達攜手宏碁、微星等將顯示技術導入電競、創作者筆電中。群創則是在2021年轉投資方略電子(Panel Semiconductor),主攻Mini LED市場,展出全球首創Flexible AM Mini LED 顯示科技產品,計畫應用在商業廣告、機器人、地鐵等領域。至於 Micro LED方面,雙虎初步鎖定車用顯示器布局,但現階段仍因成本高,加上車載產品導入、驗證時間長,預估商用時程將落在2022-2023年。
台面板廠近年已不再追求產能擴充,轉而聚焦高值化產品轉型,短期雖面臨中國面板廠搶進OLED市場影響有限,但後續仍不容忽視中國面板廠挾產能、政府支持的優勢,所帶來的威脅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