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鏈
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為IP設計及IC設計業,中游為IC製造、晶圓製造、相關生產製程檢測設備、光罩、化學品等產業,下游為IC封裝測試、相關生產製程檢測設備、零組件(如基板、導線架)、IC模組、IC通路等業。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專業分工,IC設計公司在產品設計完成後,委由專業晶圓代工廠或IDM廠(整合型半導體廠,從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到最終銷售都一手包辦)製作成晶圓半成品,經由前段測試,再轉給專業封裝廠進行切割及封裝,最後由專業測試廠進行後段測試,測試後之成品則經由銷售管道售予系統廠商裝配生產成為系統產品。
一、上游:
IC產品的源頭來自IC設計, IP為IC設計的智慧財產權,IP開發流程包含IP設計與IP驗證,在IC設計中,IP核心再利用可以有效縮短產品開發週期並降低成本,現今IC設計大幅增加了許多功能,因此必須運用既有的驗證有效IP元件,以滿足上市前置時間的要求。但是,由於功能要求與技術製程的差異,各公司必須提供的IP種類太多,因此產生專門從事IP設計之公司。IC設計使用CAD等輔助工具,將客戶或自行開發產品的規格與功能,藉由電路設計由IC表現出來,就是如何將一片晶片的功能從邏輯設計到晶圓設計之流程。IC可簡單區分為類比IC與數位IC兩大類。全球IC設計產業已進入美國、台灣與中國大陸三分天下的時代。中國大陸2014年開始大陸扶植半導體產業後,中國大陸IC設計產業在內需市場支撐下,近年來快速成長。美中貿易戰後,為避免關鍵技術受制於美國,更加速中國大陸半導體自主化之決心,積極發展自有半導體供應鏈。
二、中游:
IC製造的流程是將晶圓廠所做好的晶圓,以光罩印上電路基本圖樣,再以氧化、擴散、CVD、蝕刻、離子植入等方法,將電路及電路上的元件,在晶圓上製作出來。由於IC上的電路設計是層狀結構,因此還要經過多次的光罩投入、圖形製作、形成線路與元件等重複程序,才能製作出完整的積體電路。台灣IC製造業者在晶圓龍頭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上的發展,仍領先群雄。
三、下游:
IC封裝是將加工完成的晶圓,經切割過後的晶粒,以塑膠、陶瓷或金屬包覆,保護晶粒以免受汙染且易於裝配,並達成晶片與電子系統的電性連接與散熱效果。IC測試則可分為兩階段,一是進入封裝之前的晶圓測試,主要測試電性。另一則為IC成品測試,主要在測試IC功能、電性與散熱是否正常,以確保品質。台灣IC封裝與測試產業,穩坐全球之冠,隨著IoT應用興起,台灣IC封裝與測試業者持續布局高階封裝與異質整合技術,拉大與競爭業者之差距。
IC通路業僅負責IC買賣銷售,不涉及生產製造,係向上游半導體設計廠或製造廠採購,提供給下游電子產業製造商所需之相關零件或材料。
台灣IC設計產業歷經逾2年罕見盛世後,2022年第2季開始疫情紅利消退,以及俄烏大戰與中國封控收緊等眾多衝擊,與PC、手機與消費性電子相關產業,需求開始下滑。2022年下半年在全球總經環境變動等不利因素壟罩下,使電子終端需求急凍,業者面臨庫存去化巨大壓力。IC設計業者在產業低谷之際,持續降低自身庫存同時提高現金水位,將產品拓展至資料中心、汽車等領域,為日後整體半導體產業再度回溫之時做好準備。展望2023年半導體被採用至更多的應用市場中,帶動IC設計產業年產值持續向上成長。台灣IC設計業持續為全球市場設計出更高效能的相關晶片,2023年台灣IC設計產值將可望進一步上升。
台灣IC製造部分,2022年下半年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在先進製程帶領下仍表現相對優異,然在2022年第四季底受到高通膨導致需求不振下,部分節點已出現產能鬆動現象。展望2023年,台積電在製程技術領先下,龍頭地位穩固,2023年更正式進入3奈米量產新世代,並投入1.4奈米的研發。反觀其他晶圓代工對手群,接下來將有一波洗牌,主要競爭對手Samsung、Intel各自面臨需求下滑與製造推進受阻,而資本支出難削減下,與台積電差距將越來越大。二線晶圓代工部分,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再掀降價潮,晶片市場仍有高庫存待去化,即便報價修正,仍無法拉高IC設計廠增加投片量的意願,導致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呈現產能利用率與報價「雙降」,2023年第一季有部分廠商晶圓代工廠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面臨五成保衛戰、甚至陷入部分產品線開始虧損的壓力。另外在地緣政治下,中國大陸被迫加速自主半導體製程技術與設備開發,約3~5年後,其成熟製程將足以威脅台系晶圓代工廠。
IC封測部分,2022年下半年受到消費性需求急凍,記憶體產業需求不振下,易面臨到稼動率下滑。展望2023年,IC封測產業預估記憶體的供需調整恐怕要等候更長的時間回溫。部分邏輯IC需求有機會在2023年第一季先行回溫,大宗消費IC則需等至第二季底。封測代工價格部分,已經有部分封測廠調降費用,力保稼動率,全面漲價情景也不復存在。然未來異質整合封裝發展值得關注,隨著全球封測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成長,除了專業委外封測廠,晶圓製造大廠如台積電、Samsung、Intel也開始布局先進封裝技術,加大先進封裝資本支出。異質整合封裝可應用於高階運算晶片堆疊密度與運算效能提升,以及矽光子光電整合晶片製作,可提升光電訊號轉換及資料傳輸效率,將有利於滿足智慧型手機、車用、航太、醫療、物聯網等終端應用產品整合多元化功能與提高運算效能等需求。
目前半導體產業已進入庫存調整階段。在消費性IC與記憶體供過於求,需求滑落的情況下,也連帶影響IC封測需求,在在皆不利於2023年半導體產業整體營運。隨著半導體市場進入庫存調整黑暗期,2023年上半景氣落底已是確定態勢,目前來看,中國已逐步解封,若接下來俄烏大戰能停火,待庫存去化告一段落,需求應可逐季爬升,未來展望樂觀,預期台灣半導體產業2023年仍能維持正成長。然地緣政治影響也將持續籠罩2023年半導體產業,全球各國大力扶植本土半導體製造產業及加強與海外半導體廠合作,企圖改變版圖分布並強佔戰略物資的制高點,可預見台廠IC設計與晶圓代工業者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業務將受到更多限制,也會影響台廠全球布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