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產業面
個體公司面

關鍵硬體零組件

開發引擎/編輯工具

應用軟體&內容

本國上櫃公司(1家)
 鈺創
知名外國企業(3家)
 蘋果 微軟 高通
本國上櫃公司(1家)
 鈺創
知名外國企業(3家)
 蘋果 微軟 高通
本國上櫃公司(1家)
 鈺創
知名外國企業(3家)
 蘋果 微軟 高通
本國上櫃公司(1家)
 鈺創
知名外國企業(3家)
 蘋果 微軟 高通
本國上市公司(1家)
 芯鼎
本國上櫃公司(2家)
 原相 鈺創
知名外國企業(3家)
 蘋果 微軟 高通
共22家
本國上櫃公司(1家)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索尼 Vuzix
本國上市公司(1家)
 澤米
本國上櫃公司(1家)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索尼 Vuzix
本國上櫃公司(1家)
 中光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索尼 Vuzix
本國上櫃公司(1家)
 中光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索尼 Vuzix
本國上櫃公司(1家)
 中光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索尼 Vuzix
本國上櫃公司(1家)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索尼 Vuzix
共28家
本國上市公司(4家)
 光寶科 台亞 同欣電 澤米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3家)
 光寶科 台亞 澤米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台亞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台亞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台亞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3家)
 光寶科 台亞 澤米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櫃公司(2家)
 鈺創 艾華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2家)
 光寶科 台亞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本國興櫃公司(2家)
 智微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本國上櫃公司(3家)
 原相 鈺創 艾華
知名外國企業(3家)
 精工愛普生 微軟 索尼
共75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台達電
尚未有公司納入此產業鏈
尚未有公司納入此產業鏈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建準
尚未有公司納入此產業鏈
本國上市公司(1家)
 邁達特
共3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1家)
 鈺創
知名外國企業(5家)
 精工愛普生 Meta 微軟 PICO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1家)
 鈺創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5家)
 精工愛普生 Meta 微軟 PICO 索尼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1家)
 鈺創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5家)
 精工愛普生 Meta 微軟 PICO 索尼
共23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知名外國企業(3家)
 DigiLens 高通 詮視科技
共5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Alphabet Inc. 蘋果 微軟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Alphabet Inc. 蘋果 微軟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Alphabet Inc. 蘋果 微軟
共18家
知名外國企業(2家)
 歌爾聲學 微軟
本國上市公司(1家)
 正崴
本國上櫃公司(1家)
 中光電
知名外國企業(2家)
 歌爾聲學 微軟
知名外國企業(2家)
 歌爾聲學 微軟
共8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共1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邁達特
本國上櫃公司(4家)
 智崴 普萊德 宏碁資訊 大世科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埃森哲 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思愛普
本國上市公司(1家)
 邁達特
本國上櫃公司(4家)
 智崴 普萊德 宏碁資訊 大世科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埃森哲 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思愛普
共18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2家)
 鈊象 智崴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Meta 微軟 Niantic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2家)
 鈊象 智崴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Meta 微軟 Niantic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3家)
 鈊象 智崴 宏碁資訊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Meta 微軟 Niantic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2家)
 鈊象 智崴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Meta 微軟 Niantic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2家)
 鈊象 智崴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Meta 微軟 Niantic
本國上市公司(1家)
 宏達電
本國上櫃公司(3家)
 鈊象 智崴 宏碁資訊
創櫃公司(2家)
 宇萌 數位經濟
知名外國企業(3家)
 Meta 微軟 Niantic
共45家
本國上市公司(1家)
 邁達特
本國上櫃公司(2家)
 智崴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參數科技 Ubimax Upskill
本國上櫃公司(2家)
 智崴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參數科技 Ubimax Upskill
本國上櫃公司(2家)
 智崴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參數科技 Ubimax Upskill
本國上櫃公司(2家)
 智崴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參數科技 Ubimax Upskill
本國上櫃公司(2家)
 智崴 中光電
本國興櫃公司(1家)
 佐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參數科技 Ubimax Upskill
本國上櫃公司(2家)
 智崴 中光電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參數科技 Ubimax Upskill
共42家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Fieldbit INOVX Wade FX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Fieldbit INOVX Wade FX
本國上市公司(1家)
 邁達特
創櫃公司(1家)
 宇萌
知名外國企業(3家)
 Fieldbit INOVX Wade FX
共13家

體驗科技產業鏈

體驗科技是近年資訊科技領域興起的新議題,生態系業者含括硬體零組件供應商、開發引擎/編輯工具平台業者、應用軟體與內容開發商、系統整合與資訊服務業者(或解決方案供應商)、智慧裝置組裝業者、支援服務提供者(如:顧問),以及終端產品品牌廠商等。

其中,硬體零組件供應商、開發引擎/編輯工具平台、應用軟體與內容開發商偏上游廠商,而智慧裝置組裝業、系統整合與資訊服務業者(或解決方案供應商)、支援服務提供者、品牌廠則屬中下游廠商。不過,由於目前體驗科技市場還在起跑階段,為了示範理想中的應用情境、加速概念性應用落地,現階段多數品牌廠商(以XR眼鏡與頭戴式裝置廠商為主)幾乎都需身兼「多重角色」,主要廠商多橫跨上中下游業務。如:Microsoft、Meta、Apple、Google等。總觀而論,體驗科技市場目前仍可粗分為軟體(含資服)與硬體市場,不過上中下游如何更專業分工,目前尚未明朗化。

2023年全球體驗科技市場規模估計約325.5億美元,年成長率約4%。主要原因,第一、2022年基期甚低;第二、2023年XR市場在全球政經情勢緊張的狀況下,需求動能顯得欲振乏力。尤其科技產業大規模的裁員動作,使得各產業對於2023年景氣的預期更趨保守,自然也影響企業對於此類前瞻科技方案的導入意願。一般消費者方面,更是忙著因應「萬物皆漲」的現實狀況,「昂貴,但非必需品」的XR眼鏡產品,當然也就不會是大多數人購物清單上的要項。

一、硬體:

體驗科技硬體廠商,主要為XR眼鏡與穿戴式裝置供應商,包括零組件供應商、裝置組裝廠,以及品牌業者。其中關鍵零組件供應商又包括處理器/IC、近眼顯示零組件、感測器/模組、電池模組、主機板、記憶體、散熱元件/模組、外接式主機等供應商。組裝業者則多是當前智慧裝置的OEM廠商(如:歌爾聲學),或由OBM業者自行製造。當前主要品牌廠則有Microsoft、Meta、Epson、SONY、HTC、Google、PICO、Vuzix、Realwear、Nreal、Apple等領跑廠商。

2022年元宇宙議題紅極一時,XR眼鏡市場有了新話題,多家廠商趁勢而為,可惜終究未能有感刺激買氣。而2023年雖然眾所矚目的Vision Pro終於在Apple全球開發者大會(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 WWDC)亮相並成功吸睛,但宣誓技術力及溝通「空間運算」願景的意味較濃厚,對於帶動整體市場買氣而言,事實上並不明顯。但由於2022年的基期低,整體而言,估計2023年體驗科技硬體市場規模小幅上升,約129.8億美元,年成長率約3.4%。

二、軟體:

體驗科技軟體廠商中,應用軟體開發引擎/編輯工具平台業者的業務,又可大致分為工作流程創建、內容管理與創建,以及3D工具等供應商,包括Unity、Ureal Engine、Microsoft、Upskill、Ubimax等;而應用軟體與內容開發商方面,目前則有些優先耕耘於特定垂直應用方案,如:RealWear先聚焦重工業/製造業、Medivis聚焦醫療手術;有些則主攻跨產業應用,如:Spatial的AR會議應用軟體等。資訊服務廠商方面,則包括系統整合商、IT服務業者。而相關支援服務方面,則有垂直領域專長業者、數位專長業者及顧問等。

綜觀XR體驗科技應用,VR應用已在消費性市場擴散,應用上又以社交與遊戲功能最受歡迎。此外,亦有不少商用需求,包括培訓模擬、專業訓練、VR會議等。AR/MR應用市場規模也持續成長,但不同的是,AR/MR應用目前仍以商用為主,從物流業、製造業、重工業等垂直應用領域,擴散至醫療保健、軍事安防等領域。受惠於軟體與內容開發引擎易用性提升(no code/low code),加上廠商策略性地降低用戶導入門檻,這對於加速體驗科技軟體與數位內容數量的累積,功不可沒。

可惜,2023年體驗科技軟體市場無法在低迷景氣中置身事外;加上元宇宙話題不再,而先前大手筆造勢的科技大廠又都在忙著裁員,不利營收表現。整體而言,估計2023年全球體驗科技軟體市場規模約195.8億美元,年成長率約4.4%。

展望2024年,在全球經濟衰退、通膨居高不下,及戰亂越演越烈的擔憂下,對於體驗科技市場的成長動能而言,恐怕都不是太好的消息。所幸市場望眼欲穿的Apple智慧眼鏡「終於」在2023年WWDC亮相。Apple智慧眼鏡問世的時間點,向來是體驗科技廠商相當關注的,原因在於Apple的品牌力與優異的人因工程能力,被認為握有「打開」體驗科技市場大門的金鑰匙。

此外,Apple 2023年也同步推動其智慧眼鏡產品專屬的作業系統visionOS,除了聲稱具有嶄新的應用商店、能支援消費者熟悉的「數以萬計」iPhone與iPad App之外,還進一步推出visionOS的開發工具。在2024年Apple智慧眼鏡正式開賣的預期下,可望為整體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據此估計2024年全球體驗科技市場規模可望達527.3億美元,年成長率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