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衛星科技產業鏈
太空衛星產業鏈上游包含零組件供應與設備製造,中游為發射營運商,下游為應用服務商。
一、上游:
太空衛星產業上游包含零組件/材料供應、次系統及整機製造等。整機設備主要可分為衛星、發射載具、太空船及地面設備等四大類型,依照設備類型各自擁有不同之次系統及零組件/材料供應廠商。衛星在太空中依循特定軌道運行在地球周圍執行不同任務;依軌道高度而言,衛星可分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stationary Orbit Satellite, GSO)及非地球同步軌道衛星(Non-geostationary Orbit Satellite, NGSO),GSO在距離地球表面35,786公里高度之軌道上運行,NGSO則可再依高度細分為中軌道衛星(Medium Earth Orbit, MEO)及低軌道衛星(Low Earth Orbit, LEO)。依任務屬性不同可分為地球觀測、通訊、導航、廣播及軍事等衛星。國際主要衛星製造業者如Boeing、Airbus、Thales Alenia Space、Lockheed Martin等。
發射載具主要是將衛星或載人太空船運輸至次軌道、地球軌道或其他太空空間之載運工具,包含消耗性運載火箭及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國際發射載具製造商如美國Boeing、Arca Space、Astra Space、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SpaceX)。
太空船可分為物流太空船與載人太空船;物流太空船任務包含運輸食物、推進器、機具等至太空站,載人太空船則負責將太空人送至太空站執行任務。主要國際太空船製造廠商如SpaceX、Northrop Grumman Innovation Systems、Blue Origin、Boeing等。
地面設備部分可分為地面站(Earth station/ Ground Station)及用戶終端(User Terminal)等兩大類型。地面站具備射頻設備及相關電子元件可與衛星間進行發射、接收等通訊訊號傳輸,地面站透過數據分析設備或連結外部分析設備,提供衛星高度、移動與運作狀態等資訊分析,部分地面站兼具追蹤、指令與控制衛星之功能。國際主要地面站製造商如Comtech、Hughes等。用戶終端部分,依據不同應用類型包含衛星機上盒、超小孔徑終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 VSAT)、導航設備、衛星電話等。其中衛星通訊為近年衛星營運商主要布局應用,帶動家庭、企業衛星寬頻連線之VSAT相關裝置成長,主要品牌業者為Hughes、ST Engineering iDirect、Gilat、Comtech等。除既有品牌業者外,新興低軌衛星通訊服務業者如Starlink、Kuiper等則傾向自行設計,與零組件、OEM業者合作製造地面設備。
次系統部分,整合零組件/材料後依照不同設備所需之功能,提供相對應之次系統,主要包含酬載、通訊、航電系統、結構、電源與熱控等。以酬載次系統為例主要廠商如Northrop Grummamn、Airbus、Thales Alenia Space及L3Harris Technologies等。
零組件/材料供應部分主要可分為通訊使用之天線及射頻/基頻元件與晶片,其中天線可分為碟型天線、一般天線與平板相位陣列天線;隨衛星通訊逐步採用毫米波頻段,衛星服務商與設備業者多投入發展與採用相位陣列天線,負責陣列天線控制之Beamforming IC為關鍵零組件,主要廠商為STMicroelectronics、Analog Devices及Anokiwave等。近年隨低軌衛星通訊服務商用發展,擁有大型星系的服務商為提升衛星通訊傳輸效率與減少大型地面站的建置與維運,開始在衛星中導入採用雷射光通訊技術的衛星間通訊系統,提供高速之衛星間數據傳輸,帶動業者投入開發相關產品,主要業者包含Airbus子公司Tesat-Spacecom、Thales Alenia Space、德國新創Mynaric等。
太陽能板與電池則提供衛星等太空設備之電力供應,其中太陽能電池供應廠商如Spectrolab(Boeing子公司)、Rocket Lab(併購SolAero)等。其他主要零組件/材料如協助地球觀測任務之影像感測、提供火箭推進動力之燃料等。
二、中游:
太空衛星產業鏈中游包含發射服務、仲介服務與營運管理等領域。發射服務商提供運載火箭協助政府、學研機構與企業等將衛星、太空船等設備載運至太空,主要發射服務提供商如SpaceX、Arianespace、United Launch Alliance、Rocket Lab、Virgin Orbit等。
仲介服務主要提供發射服務媒合、發射服務代理、發射任務顧問管理等服務,通常為立方衛星、小型衛星等尋找合適之發射服務商,國際主要業者如Mitsui(併購Spaceflight)、Nanoracks、SEOPS (L2 Solutions子公司)等。
營運管理服務方面,可分為衛星網路及地面設備兩部分。衛星網路營運管理業者可直接提供服務給用戶,或透過代理、租用方式由服務商提供衛星通訊、導航等服務。衛星網路營運管理業者如Echostar、Eutelsat、Inmarsat等傳統衛星通訊業者,多採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相關軌道資源有限且僅需少數衛星即可覆蓋全球,因此通常衛星數量較少;另一方面,由Starlink(SpaceX)、Oneweb等業者代表之低軌衛星通訊業者,則具大規模星系,衛星數量從數百顆至萬顆不等。導航衛星部分,目前全球代表性的導航衛星系統多由政府所營運管理,如美國太空軍(United States Space Force)營運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俄羅斯航太營運之格洛納斯系統(Globalnaya Navigatsionnaya Sputnikovaya Sistema, GLONASS)及歐盟太空計畫局的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等。
地面設備營運管理部分,除可由衛星營運商自行建置管理外,鑑於許多小型衛星業者缺乏於全球範圍下建置地面網路之能力,發展出地面網路託管或地面站即服務(Ground Station as a Service)等業務,提供衛星地面網路之設計、採購、天線安裝及營運、衛星控制、數據分析等服務。主要業者如Kongsberg Satellite Services(K-SAT)、Swedish Space Corporation(SSC)、AWS、Microsoft、Viasat等。
三、下游:
太空衛星產業下游包含通訊、影像遙測、導航定位等服務。衛星通訊服務部分,可分為衛星語音及窄頻數據傳輸服務、衛星物聯網服務及衛星寬頻服務。衛星通訊服務之提供除前述由衛星網路營運商直接提供外,亦可透過服務代理商向終端用戶提供。衛星語音及窄頻數據服務商如HughesNet、Viasat、Thuraya、Iridium、Globalstar等;衛星物聯網則提供環境監測、物流、能源等垂直領域之連網服務,相關服務商如Inmarsat、Orbcomm、Kepler等。運用點數波等技術之高通量衛星則可提供較傳統固定衛星通信高出數倍以上傳輸速度與容量之衛星寬頻服務,主要服務業者如Viasat、Eutelsat、Starlink、Oneweb、Telesat。
導航定位則利用導航衛星之定位資訊提供相關服務;影像感測部分,從衛星拍攝之影像數據,可應用於環境監測、農業、災害預防、地圖、能源、基礎建設等領域,主要業者如Maxar Technologies、Spire Global、Planet等。
觀察衛星服務市場發展,衛星通訊與衛星影像觀測在相關技術演進下可應用至更多領域且其用戶市場逐步擴大。其中在衛星通訊服務部分,2020、2021年受到全球疫情影響,衛星通訊主要應用之航空、船舶等領域在各國出入境控管下大受影響,使相關營收下滑,但隨全球陸續解封,預期2022年以後衛星通訊市場將逐步回復。同時,由Starlink、Oneweb等新興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服務商用,根據非營利組織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之統計資料,2021年全球共發射1,697顆衛星中,約超過8成以上之衛星為通訊衛星。
主要服務業者發展方面,Starlink自2020年10月推出測試服務後加速全球布局腳步,至2022年12月中已完成約3,612顆衛星發射,其中超過3,300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目前在全球約40個國家推出服務,根據Starlink於2022年12月公布之資訊,在全球以累積達100萬用戶。2022年12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核准Starlink部分申請,允許約7,500顆第二代衛星,預計可協助Starlink提升衛星容量,同時Starlink亦規劃於第二代衛星增加支援美國行動通訊營運商T-Mobile使用之頻段,協助T-Mobile將擴大其訊號覆蓋。OneWeb雖在2022年初受到烏俄戰爭影響,導致衛星發射時程延宕,但隨即與SpaceX、New Space India等發射商簽約將負責執行後續發射計畫,至2022年12月初OneWeb宣布已完成502顆衛星發射,以達成其全球覆蓋目標的80%,目前已覆蓋北緯50度以上地區包含加拿大、阿拉斯加與英國等,在12月發射完成後,預期覆蓋區域將延伸至美國、歐洲與部分中東、亞洲、南非、澳洲南部等。。在服務部分,OneWeb與英國電信商BT已開始協助部分企業客戶進行與OneWeb實地測試,2023年亦預計將印度等地推出服務。
除Starlink、OneWeb等兩家大規模星系業者外,2022年9月過去以提供衛星電話、衛星物聯網服務之低軌衛星營運商Globalstar,宣布與Apple合作,將利用Globalstar的24顆衛星,提供iPhone 14用戶緊急簡訊服務。服務初期以美國、加拿大地區為主,12月服務區域擴展至英國、愛爾蘭、法國與德國等歐洲地區,Globalstar預計將在全球建至約10座新地面站,未來服務將持續擴展。未來在Apple帶動下,其他手機品牌業者是否跟進相關功能將是未來觀察重點之一。
其他衛星通訊業者以區域市場為主,如HughesNet之網路服務於美洲市場擁有約150萬用戶;Viasat亦主要經營美國市場,擁有約59萬用戶。除既有業者持續投入衛星網路建置與服務拓展外,國際科技大廠、航太業者等亦規劃加入提供衛星頻通訊服務,如Amazon旗下衛星通訊服務計畫Project Kuiper於2021年底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申請擴大既有衛星規模,額外增加4,538顆衛星,合計總規模將達7,774顆,於2022年5月宣布與發射商United Launch Alliance合作,未來將陸續完成47次發射任務,協助Amazon部屬衛星星系。原始規劃2022年第四季將發射2顆原型衛星進行相關傳輸技術驗證測試,但因火箭尚未開發完成,因此相關規畫將延遲至2023年第一季。航太業者Boeing及Astra Space亦於2021年底申請各自低軌衛星星系部屬計畫,預期未來可帶動相關衛星、地面設備等產品需求。其中,Boeing於2022年9月發射實驗衛星,測試其採用V-band之寬頻技術,預計將運用於未來將布建之147顆衛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