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器及紙類製造印刷、加工
本國上市公司(5家) | 永光 | 正隆 | 華紙 | 榮成 | 永豐實 |
知名外國企業(5家) | Enel S.p.A | 丸紅紙パルプ販売 | Metsä | Suzano Pulp and Paper | 芬歐匯川紙業 |
本國上市公司(5家) | 永光 | 正隆 | 華紙 | 榮成 | 永豐實 |
知名外國企業(5家) | Enel S.p.A | 丸紅紙パルプ販売 | Metsä | Suzano Pulp and Paper | 芬歐匯川紙業 |
造紙產業鏈
造紙是以木材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紙漿、紙、紙板以及其他纖維基體產品為主稱之;目前全世界造紙業的生產基地以北美洲(美國與加拿大)、北歐(瑞典、芬蘭及俄羅斯)以及東亞(中國大陸、日本及俄羅斯)地區為主,另外,澳洲與巴西也有頗具規模的造紙及製漿產業;因此全球紙漿產量前五大國家分別是美國、巴西、加拿大、中國與瑞典,而中國更是躋身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國。而全球紙漿進口的前五大國家,則分別是中國、美國、德國、義大利與韓國。臺灣排名在全球第20大造紙生產國,佔全球總生產量1%。
在整個全球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除了疫情依然持續籠罩外,地緣政治與經貿對峙等的紛擾不斷,累計2022年我國上半年(一至六月份)進口廢紙總量共597,440公噸,較2021年同期減少10%;進口總值149,014,724美元,較2021年同期增加3.6%。廢紙來源以日本及鄰近亞洲地區為主。根據造紙公會的統計,
根據造紙公會的統計,累計2022年上半年國內紙與紙板總生產量為2,129,108公噸,較2021年同期減少2.5%;總銷售量2,139,272公噸,較2021年同期略減1.7%,其中,內銷總量1,343,502公噸,較2021年同期減少15.5%,外銷總量795,770公噸,較2021年同期增加36%。內需市場衰退明顯,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是國內造紙業三十年來罕見的榮景,造就國內紙類產銷的高幅成長,在高基期下,相比同期自然相形失色。不過出口有不錯的表現,尤其受到地緣政治與戰爭因素、經貿對峙負面影響,紙市狀況不佳。
一、上游
造紙業的上游為紙漿製造業,其主要原料紙漿與廢紙、木質纖維、蔗渣、木片等;經過備漿系統與散漿系統後製成紙漿或廢紙漿。臺灣的森林覆蓋率占58.5%,但生產造紙原料的木片自給率僅0.5%,而國內造紙業所需紙漿原料70%為廢紙、30%為純木漿,廢紙部分70%為國內回收廢紙,30%為進口;又目前國內紙漿生產廠商全臺只有兩家,扣除自用後,供給國內市場的量僅有三成,因此進口紙漿佔國內紙漿市場之七成,將近80萬噸,根據統計,台灣紙漿原料進口來源國前3大為智利、巴西和加拿大,近日重心移往中國,故國內的紙業行情與營運成本,與國際紙漿、廢紙價格的連動性很高。紙漿產品的傳統旺季是每年1-3月和9-12月,淡季是4-7月。
紙漿在製程中因使用大量能源進行木料蒸煮或大量蒸汽將成漿或成紙乾燥,因此紙漿、紙及紙製品業屬高耗能產業,由於製漿業在製程中之蒸解、洗漿及黑液回收工程產生水汙染,而製程產生的臭氣、煙塵及漂白製程氯氣,以造紙廠鍋爐或汽電共生廢氣,以及紙器廠有紙粉及印刷過生產生的VOCs問題,因此近年來政府倡導節能減碳來減少用紙,故紙業產值也逐年下滑。
紙漿為文化用紙、工業用紙或家庭用紙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中文化用紙之印刷書寫及家庭用紙及100%取用紙漿為原料,而文化用紙及家庭用紙為消費紙品,需求狀況與景氣榮枯有關,故紙漿市況的強弱與經濟成長率密不可分。
瑞典和芬蘭是歐洲前兩大紙漿生產國,其紙漿適合用在衛生紙上,而芬蘭10%木頭來自俄羅斯,北半球的木種較適合生產強韌耐用的瓦楞紙箱。又俄羅斯因烏俄戰爭爆發,為了要報復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2022年3月禁止樺樹出口,造成紙漿市場銳減80-120萬公噸。 此外,歐美也因經濟制裁情況下導致全球性通膨,許多國際經貿攻防處於混沌狀態,需求十分低迷,加上美元大幅升值,各國幣值匯兌明顯貶值等等都影響漿市變化;尤其2022年以來紙漿價格已漲20%,而木片遭遇全球性短缺,價格更居「歷史超高檔」,其中長纖紙漿更缺,因此長纖漿價呈現高檔持平情況,而短纖漿價則小幅度走揚,因南美大型漿廠有減產情況,又芬蘭罷工事件雖已結束,但缺工、木片奇缺情況後續效應還在,且有工廠失火導致供應減少,又長短纖價差拉大,故部份紙廠以短纖漿替代長纖漿使用等等都使得短纖漿需求高於長纖漿,因此形成短纖漿價持續上漲;目前短纖紙漿每噸維持900美元,長纖紙漿在每噸960-980美元的高檔震盪,又木片還在高檔且全球性木片仍短缺,而長纖紙漿在全球缺得又更多,紙漿吃緊的情形要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後,在智利和烏拉圭新興建的工廠出貨後,紙漿價格才會逐漸下降。
二、中游
造紙業的中游為紙漿加工後製成文化用紙、工業用紙、家庭用紙、包裝用紙以及特殊用紙等紙張與紙板產業。其中文化用紙包括銅板紙、道林紙、模造紙、證券紙、印刷紙、圖書紙、聖經紙、新聞紙、非碳複寫紙、電腦列印紙、其他文化用紙等,提供印刷業、出版業、廣告業、文化事業等下游產業使用。工業用紙包括牛皮紙板、瓦楞芯紙、包裝紙、灰紙板塗佈與非塗佈白紙板、紗館紙板等,主要提供給紙器產業、紙管業、紙容器業進一步加工製成紙箱、紙管等紙器。家庭用紙則包括衛生紙、衛生棉、紙尿褲、面紙、餐巾紙、紙巾、廚房用紙、醫療用紙等,主要提供給量販店、一般通路販售或醫院使用。包裝用紙則包括一般包裝紙、一般牛皮紙、袋用包裝紙、袋用牛皮紙等,主要提供給紙器業者與紙袋製造業者進一步加工製造及一般通路銷售。特殊用紙則包括棉紙、宣紙、絕緣紙、機能紙、敬神紙、果袋紙等,主要提供給文化業與農工業使用,及一般通路銷售。
臺灣造紙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趨於成熟,工業用紙近年來已經逐漸走向高強度與輕磅化的方向,而文化用紙與家庭用紙則逐漸走向差異化、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國內的紙廠規模大多以中小型為主,雖然紙漿、原木與廢紙等原料的進口依存度高,但臺灣的造紙技術屬亞洲一流,且國內回收紙再利用已具制度和規模,利用率高達95%,如瓦楞紙箱、書報雜誌、辦公室用紙、傳單回收進入造紙廠做再生紙漿原料,而紙容器、鋁箔包等回收進入特定處理紙廠進行脫膜、散漿,淋膜和鋁箔透過造粒或磨碎等做其他利用。且台灣紙業市場發展已趨成熟穩定,幾無新競爭者加入,市場變化不大。
三、下游
造紙業的下游則為紙業進出口業務與銷售,國內自加入WTO後紙漿進口降為零關稅,但出口仍有5%至7%關稅障礙,雖然國內紙張與紙板進口量明顯成長,但國內造紙業為營運需求,不得不把部分產量設法外銷,且隨著下游產業的外移,因此造紙廠也進而跟隨客戶進行海外設廠作為因應,逐漸外移至大陸與越南。目前國內紙廠漸轉型為以設計行銷為導向,開發高附加價值紙種及紙箱,並且改以電子化設備,強化內部管理及電子商務等電子化作業能力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且上、下游採取策略聯盟,整合延伸為一貫化生產、產銷合一模式,方可提高與同業之競爭優勢。
又工業用紙(瓦楞紙)主要是採用再生紙漿,亦即透過廢紙回收循環再製,由於新冠疫情使得廢紙回收不易,加上海運運價高漲以及俄烏大戰推升煤炭等燃料價格狂飆,目前廢紙原料加燃料占紙廠成本比重超過八成。儘管紙漿價格大漲,但海運仍處於缺櫃缺倉狀態,下游客戶出貨受阻,加上成品紙需求不佳,若廠商調漲產品售價恐有打壓需求之虞;考量消費者接受度,以及政府壓力,目前紙廠只能按兵不動,難以反應在終端產品上。
由於氣候變遷與環保議題日趨重要,隨著國際大廠在評估供應鏈廠商以及投資機構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會將企業永續性指標納入考量,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趨勢已成未來重要指標,循環經濟已成為重要顯學。因此國內紙廠在製程中對力行循環經濟,為維護環境永續,廠商以資源再生利用目標運行,主要有三大循環系統:產品循環、能源循環、水循環,創造資源運用最大化,降低環境衝擊,且以綠色為主軸,朝向綠色能源、綠色製造與綠色產品的三大目標邁進,創造永續環境。
又環保署針對「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預計2023年起對碳排大戶收取碳費。國內造紙三雄首當其衝,國內紙廠也紛紛砸大錢轉型低碳造紙,期望能提升能源效率、製程餘料資源化、發展再生能源、創新應用負排碳技術等。
目前國內造紙業也面臨兩大挑戰,除了對減碳的投資大大墊高生產成本,粗估未來每年需投入數億至數十億元;再來則是相關廢棄物處理法規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互相配合。例如,事業廢棄物當成輔助燃料所產生的灰,混燒煤灰的處理去化通路,停留在用於低強度混凝土(CLSM)的原料等,混燒煤灰再利用於水泥原料生料仍未能落實市場化。
由於中國大陸廠商的急起直追的壓力,加上大環境變化加劇加速,國內造紙業也進入了產業的數位轉型,目前台廠除了面臨生產成本、環保法規、市場需求等因素的挑戰外,更要加強拓展海外市場、布局全球,進行產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及同行業橫向策略聯盟,及原料木漿、廢紙來源系統的建立等數位資訊整合;硬體方面之設備提升、環保改善、廢棄物處理等,以提升產能與節能效率,建構完整的供應鏈競爭優勢;軟體面更朝向特殊化、差異性、高附加價值的相關產品發展,致力於利基性商品的發展,提升產品高附加價值,方能在群雄並起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