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產業面
個體公司面

上游
中游
下游
本國上市公司(3家) 台泥 幸福 信大
知名外國企業(4家) 西麥斯 中國建材 海德堡水泥 拉法基豪瑞
共7家
知名外國企業(4家) 中國建材 Emerge 海德堡水泥 Us Silica
共4家
本國上市公司(5家) 台泥 幸福 信大 東泥 潤泰材
知名外國企業(4家) 海螺水泥 中國建材 海德堡水泥 拉法基豪瑞
共9家
本國上市公司(6家) 台泥 亞泥 幸福 信大 東泥
 潤泰材
知名外國企業(4家) 海螺水泥 中國建材 海德堡水泥 拉法基豪瑞
共10家
共5家
本國上市公司(6家) 台泥 嘉泥 環泥 幸福 信大
 潤泰材
知名外國企業(2家) 中國建材 海德堡水泥
共8家
請詳建材營造產業鏈之分布
請詳建材營造產業鏈之分布
本國上市公司(5家) 台泥 環泥 幸福 信大 國產
本國上櫃公司(1家) 力泰
知名外國企業(4家) 西麥斯 中國建材 海德堡水泥 拉法基豪瑞
共10家

水泥是國家基礎工業之一,也是建設的基本材料,舉凡住宅,公路、橋樑、碼頭等土木建築及國防工事等工程,水泥皆為不可或缺之材料,又水泥業景氣與公共建設的推動及營建業等息息相關,加上水泥業需要龐大的資本支出、機器設備投入與採礦權、土地成本及運輸費用等等,可算是資本密集工業,雖然技術障礙不大,但在龐大的資金需求下,進入門檻頗高,且產業的上、下游變化少,產業相對穩定,故水泥業的廠商家數不多,因而構成了典型的寡占市場,唯國際上的原料價格與終端需求則是影響廠商獲利的主要原因。水泥業可分為上游的水泥原料供應,中游的水泥業者則是再加工為預拌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再售予下游之公共工程或民間營造商。

一、上游

水泥由石灰石、黏土、矽砂、鐵砂為原料混合,最需要的元素是矽鋁鐵鈣,經高溫淬煉化合。水泥業最上游的主要原料就是石灰石,約占77%-82%,再來則是黏土、矽砂、鐵渣、爐渣等,其開採係依「露天礦場採掘面及殘壁安全規範」,採露天寬階平層採掘法,以露天階段方式由上往下布置採掘,台灣的水泥廠現行的採礦方式為豎坑開採法,與世界同步;各階段採掘之石灰石以挖掘機、卡車駁運配合豎井運搬系統,經坑內裂岩機及顎碎機處理後,以皮帶輸送機轉索道運至廠內石灰石堆場;水泥生產中間必須經過很多過程,一般可分為生料磨製(生料磨系統)、煅燒(旋窯系統)和水泥製成(水泥磨系統)等三個工序,生料磨製即石灰石和黏土等原料,進行磨機磨細之工序;煅燒即把已加工之原料放入窯;燒完後再經過粉磨,就成為水泥。因此水泥窯與煉油一樣,都必須燃燒煤炭及高度用電量;而水泥的成本結構依序分別為煤(40%),石灰石(25%),電力(12%),機器設備的折舊與維修(10%),剩下的則是其他要素。

因水泥業最多的成本是煤,而煤與石油又處於替代性的關係,所以當石油價格過高時,也會牽動煤的價格上升,成本就會提高,因水泥生產成本中,最大宗為煤炭成本,過去佔三成左右;而電價上漲確實會造成成本的上升,但隨著全球煤價翻倍飆漲,更是造成水泥業成本壓力大增的主因,除非水泥業的下游需求旺盛,可提高售價,否則石油價格上漲將會使水泥毛利降低。2022年初俄烏戰爭爆發,歐盟實施對俄國的制裁,造成國際油價需求上揚而大漲;但2022年下半年因為美國升息,景氣趨緩停滯,加上中國實施清零政策,油價回吐上半年所有的漲幅,加上12月5日歐美開始對俄羅斯原油實施價格上限,上限訂在每桶60美元,又俄羅斯表示不會出售原油給實施價格上限的國家,因此短期供給充滿不確定性,又隨著中國大陸開始解封及歐美氣候逐漸轉冷,短期油價下檔有支撐,但全球經濟仍呈現衰退風險,且OPEC+產油國決定不擴大減產,因此油價上檔有壓力,估計在每桶60-85美元區間。

二、中游

水泥原料由石灰質原料、黏土質原料及少量校正原料(有時還加入礦化劑、晶種等,立窯生產時還要加煤)按比例配合,粉磨到一定細度的物料,稱為水泥生料。而水泥熟料則是水泥製作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產品,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黏土,石灰石、黏土等材料經過高溫加熱達到1,500度的煅燒,形成顆粒狀的小圓球即為水泥熟料。而石膏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硫酸鈣(CaSO4),主要是古代鹽湖或潟湖的沉積物,可用於水泥緩凝劑、石膏建築製品、模型製作、醫用食品添加劑、硫酸生產、紙張填料、油漆填料、骨折固定等,也能做為黑板用的粉筆。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又稱為生石膏,經過煅燒、磨細可得β型半水石膏(CaSO4·1/2H2O),即建築石膏,又稱熟石膏、灰泥。若煅燒溫度為190°C可得模型石膏,其細度和白度均比建築石膏高。若將生石膏在400~500°C或高於800°C下煅燒,即得地板石膏,其凝結、硬化較慢,但硬化後強度、耐磨性和耐水性均較普通建築石膏為好。

一般路上看到的螺旋狀轉動的水泥車,裝的是「預拌混凝土」。混凝土保鮮期最多就半天,之後就不能用。因此混凝土廠必須在都市附近,不能離基地太遠,當然不能從國外進口。

三、下游

當燒成之熟料經輸送系統儲存於熟料庫後,依照比例加入石膏送入水泥磨內,經研磨成適當細度,讓水泥發展出最大的抗壓強度。當製作好水泥於磨成後,先貯存於水泥儲存庫中,再依顧客需求包裝出貨,水泥包裝可分為袋裝、太空包袋及散裝。另外廠商也會將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礦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塗泥等(以上原料一種或數種)作為主要原料,用水泥做凝固劑,不經高溫煆燒而製造的一種新型牆體材料稱之為水泥磚。而將水泥和砂、石子混合在一起,套入瓦片模型,即可製成水泥瓦。另外,水泥再加上膠凝材料、骨料和水按適當比例配置,即成製成預拌混凝土,是一種經過時間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通常在設備完善的工廠中先拌合好,再運送至工址使用,多為一般工程所使用,其硬度高、堅固耐用、原料來源廣泛、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可塑性強、適用於各種自然環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建築材料。

水泥因易受潮而硬化變質,故無法久存,不利於長途運輸,且密度高且笨重,故以內銷為主,屬於傳統內需導向型工業,一般國家水泥的自給率約為85%,內需型產業受國際景氣變動的影響較小,其榮枯與否主要繫於國內公共工程與建築業的景氣狀況而定,其中又以民間營建業占水泥使用量約八成左右,二成則用於公共工程,因此水泥業之榮枯,與營建業之景氣及公共工程的推動有著密切的關係,且由於國內營建業習慣於農曆年前趕工,因此每年的11月、12月成為水泥需求較大的月份,而7月、8月因逢雨季與颱風來襲而造成水泥產品的滯銷,成為水泥業之淡季。

目前水泥業正面臨進退的兩難,能源的價格上漲,煤炭價格處於高檔因此製造成本增加,尤其俄烏戰爭爆發更加劇能源市場的供應緊俏,亞洲煤炭價格2022年一度衝上歷史新高,預估煤炭價格2022~2026年的均價將為每噸246美元,遠高於之前預估的159美元;又中國大陸堅持清零以及爛尾樓疑慮,中國大陸房市的消費信心薄弱,房地產開工率不佳、以及基礎建設發包遞延及疫情封控導致需求疲弱,各地區水泥生產過剩,價格出現斷堐式崩跌,讓各水泥業者開始錯峰生產,但經過近半年時間,各地庫容比已有下降,生產成本推動價格上調,隨著第四季趕工旺季到來,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水泥價格已小幅回升,全國水泥出貨率為62.26%,華南、華東水泥出貨率為70%至80%,華中、西南水泥出貨率為60%至70%,華北、東北、西北水泥出貨率不足50%。

中國大陸歷經近三年的疫情致使內需情況疲軟,但隨著中國大陸振興政策著重於基礎設施,國務院實施19項接續政策,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支持基礎設施項目。加上中國二十大結束後,第四季基建將進入新一輪投資且進入積密集開工階段。

    水泥業生產時需消耗較高能量、環境污染嚴重,在單位耗熱方面,我國的熟料生產加權後的單位耗熱為3,140MJ/公噸熟料,優於全球平均水準(3,510MJ/公噸熟料);而在單位耗電方面,我國水泥生產加權後的單位耗電為92度電/公噸水泥,優於全球平均水準,更超越美國、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因此大多先進國家將水泥工業逐漸轉移至開發中國家,使得亞洲成為國際水泥企業的主要競爭市場,除日本以外,印尼、越南、菲律賓、印度、土耳其等皆為亞洲主要水泥生產大國,其水泥生產企業多被外國公司大量收購兼併;而中國水泥業者家數眾多且屬於規模較小,故產能不易集中易淪於惡性競爭;中國政府一直推行供給側改革政策,進行錯峰生產,控制供給量與嚴禁新增產能等方式,力求水泥價格維持穩定;加上中國大陸實施環保、限電、能耗雙控,以及中國2022年嚴格的清零政策令工程施作難以持續,同時,經濟的衰退引爆了房地產風暴,但基礎建設方面隨著中國的逐步悄悄解封,未來基建工程將可持續,水泥需求也可緩步成長。

由於水泥的生產原料”石灰石”具有無法再生的特性,而挖取山脈礦石也將造成景觀破壞,且水泥製造時會產生二氧化碳、粉塵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造成空氣與水質汙染,具有相當龐大的外部成本,國內西部礦區經歷數十年開採已漸枯竭,因此台灣廠商多前往中國大陸設廠開採。

臺灣水泥產業國內兩大龍頭廠為台泥及亞泥,因國內水泥市場的佔有率已達八成,產業近飽和,因此價格變化受產業供需影響較小。又近幾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商回流帶動投資建廠案量增加,公共工程案量也增加、科技廠辦案量增加、科技園區開發速度加快,以及房地產市場景氣活絡,缺工缺料致使原物料價格上漲,因此水泥價格2022年起調價至少5%以上;但2022下半年因為景氣前景不佳以及美國升息因素影響,房地產業者延長交屋時程,預估2023年受到景氣停滯與房地產市場盤整因素水泥業成長趨呈保守態勢。

因全球氣候變遷影響,環保議題備受重視,因此未來環境與溫室氣體的問題,將是企業的重大課題;為達2050淨零排放,行政院已通過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將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國家長期減碳目標修改為「2050年淨零排放」。預計2024年有機會開始徵收碳費,不過重點必須在歐盟碳關稅實施前就建立機制。

雖然減碳為重要議題,但烏俄戰爭發生後世界各國都缺能源,導致石油、天然氣、燃煤價格大幅上漲,穩定的供電比減碳議題更為重要,因此預期2023年全世界的碳排會會比較多。目前水泥業者也是循環經濟,以低碳、減碳為企業未來的願景,積極推出低碳水泥與新種建材,希望能協助社會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水泥業者積極朝向以及發展再生能源、儲能和智慧電網;以及成立生態園區,改善周遭環境,兼具環境保育與產業發展,成立環保公司,結合同業水泥廠協同處理城市垃圾、工業廢棄物、危廢等綠色循環經濟,著手進行水泥產業永續發展特色,導入綠色製程、節能減碳,將製程中產生的汙染物質完全回收再利用,並可利用水泥窯的高溫燃燒,只要存在於地表上的都可以用來燒,因水泥窯的溫度相當高,可處理各式各樣的生質能,包括一些新生的替代燃料,因此可協助將光電業、半導體業、造紙業、淨水廠、化工廠、鋼鐵廠等產業之事業廢棄物,廢棄物再轉化為資源再利用,作為水泥製程之替代原料,朝著打造「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之循環經濟,創造永續企業的新價值進行,可兼具產業發展與永續環境的維護。